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即时配送 “跑”向万亿元大市场

2025-02-12 09:38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品类更广、时段更全、场景更多

即时配送 “跑”向万亿元大市场

点外卖、用闪送、叫“跑腿”……一键下单,即刻送达。近年来,我国即时配送行业快速崛起,通过点对点的便捷服务,弥合传统寄递“时间差”,打开物流领域新窗口,为高效运转的社会生活提供助力,发挥扩内需、促消费作用,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现在,不少人的一天可能这样度过:

早上,手机一键下单叫份早餐外卖;工作时,叫个闪送同城速递文件;下班前,提前使用“跑腿”服务帮忙在餐厅取号……从“送外卖”到“送万物”,即时物流已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便捷生活的背后,是我国即时配送行业的快速崛起。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配送订单量达到420亿单,配送用户规模逾7亿人次;2024年订单规模将超480亿单。

即时配送何以蓬勃兴起?记者走近即时配送员,触摸行业的发展脉动。

即时配送,市场多大?

午晚用餐高峰,在餐厅和办公楼之间来回折返,其间再抽空配送几单客户预订的鲜花、急件……春节假期刚过,90后骑手毕研文便已活跃在北京朝阳区的大街小巷,“每天收入即时到账,每份付出都看得见。”

像毕研文一样,成千上万身着亮色工服、头戴安全帽,骑着电动车穿行于街头巷尾的即时配送员,已成为城市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不同于传统寄递,即时配送服务无需中转,而是通过点对点快速送达,即刻响应用户需求,打开了物流领域的新窗口。

2013年,美团外卖正式上线;2014年,达达、闪送等诸多企业成立;2019年,蜂鸟即配、顺丰同城急送品牌相继独立……近年来,即时物流平台数量不断增加,助力即时配送加速奔跑。

承载品类更广。基于消费者生活节奏的加快,即时配送由以餐饮外卖为主向日用百货等多元品类发展。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一家平台出售的果切、花束、数码家电等商品同比显著增长,助推日均单量破千万。

覆盖时段更全。伴随多元品类需求挖掘,即时配送的潮汐性特征减弱,订单曲线持续平滑。京东旗下的达达秒送平台,从2019年到2024年,日均夜间时段配送订单占比从18%上涨至23%,订单结构向全时段迈进。

下单场景更多。从生鲜直达、节礼即配到跑腿排队、会签代办,即时配送服务场景更加丰富、边界不断拓展。今年春节假期,顺丰同城全场景总单量同比增长72%,行业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

跑出来的市场日益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

——延展消费时空,形成消费增量。

“万物到家”深入人心的背后,是更多中小商家的新增订单与收入。

2023年,福建福州海鲜商家“上街弟”接入了顺丰同城急送服务,线上直播下单,消费者即购即送,同城订单量逐月增长。“高峰期,每月仅线上就能卖上百万元。”企业负责人介绍。

以即时配送体系为基础的新兴业态即时零售,为促消费注入强劲动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即时零售行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预计2030年将超2万亿元。

——创造全新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行业诞生以来,即时配送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就业“蓄水池”价值凸显。

2020年,“网约配送员”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正式成为新职业。根据相关报告,外卖员平均月收入水平接近7000元。在美团平台上,外卖骑手数量从2019年的399万人增至2023年的745万人,年均增幅保持两位数。

——打造便民生活圈,增进民生福祉。

在秒送专区下单,药品经过审核后由达达秒送骑手配送,最快9分钟便能送达消费者手中。依托智能分发系统,订单与骑手实时匹配,畅通了本地短途物流,更便捷了城市生活。

“随着线上供给丰富度不断提升、物流基础设施日益成熟,即时配送将在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提升商品流通效率等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王岳含说。

快速起势,动力何在?

短短数年,即时配送何以快速起势,成为当前物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需求端看,城镇化水平持续推进,助推即时配送市场需求壮大。

辽宁锦州黑山县,越来越多的村民到县城定居,叠加消费市场日益下沉,推动当地即时配送单量迅速增长。“去年年底月度单量已突破10万单。”顺丰同城相关负责人郭想介绍,目前顺丰同城服务已覆盖超1200个县城。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尤其是部分二、三线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长,消费者多样的即时配送需求有望被逐步激发。”美团研究院执行院长厉基巍说。

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促进即时配送市场繁荣发展。

当前,新一代青年群体正成为新型消费的主力,他们重视性价比和方便快捷的消费偏好,为即时配送市场注入新动能。“以上海为例,过去5年,超市便利店、饮品、医药用品的日均订单量占比持续上涨,倒逼平台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消费者带来快准好的配送体验。”达达秒送有关负责人说。

从供给侧看,算法技术迭代升级,让配送企业的履约能力更强。

即时配送订单的高速增长,背后是智能配送体系的强大支撑。

要满足消费者的高时效预期,配送时间往往以分钟计、调度时间更是以毫秒计。“业务链路长、骑手规模大、地理条件复杂,是大幅提升配送效率的现实难题。”厉基巍介绍,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建成多人多点实时调度系统,商户、消费者、骑手精准对接,仅0.55毫秒就能给出最优路径,让配送更有序、履约更高效。

日益成熟的即配基础设施,也为行业增长带来更多可能。

为生命救治提速。广东深圳石岩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启用顺丰丰翼无人机运输血液,将原本120分钟的配送时间缩短至25分钟,更好满足医疗应急需求。

“作为即时配送的一种新模式,无人机的加入,将原有的地面配送网络扩展为地空联动配送,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灵活的配送方案。”郭想说,未来将充分发挥无人机、无人车等产品组合优势,拓展医疗物资、血库等更多即时配送场景。

越“跑”越大,潜力几何?

从城市外卖业务起跑,在下沉县乡中成长,越“跑”越大的即时配送体系,已成为经济肌体的“毛细血管”,提升着发展速度,彰显着民生温度。

“未来,在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消费者生活水平提升等因素推动下,即时配送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厉基巍认为。

面向未来,即时配送行业如何抢抓机遇,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推动算法向上向善,更好保障骑手权益。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的广泛应用在高效匹配供需的同时,也让骑手困于算法、疲于奔命。让算法更好服务于人,关系着行业可持续发展。

从政策举措看,从制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到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针对算法滥用乱象,监管部门多措并举,预防、减少争议纠纷,规范算法应用生态。

从平台实践看,有的将“预估送达时间点”改为“预估送达时间段”,为即时配送员预留缓冲时间;有的通过骑士系统强制或提醒即时配送员每工作4小时休息20分钟……新型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网正在织密。

另一方面,健全服务标准体系,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作为新兴业态,即时配送行业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服务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王岳含提出,由于即时配送服务种类多、领域广,特别是近年来行业服务范围持续扩大、配送技术不断上新,应加快构建适应新业态发展的监管机制,增强跨部门联合监管力度,完善行业管理。

政策护航、技术发力,“跑”向万亿元大市场的即时配送行业,还将向着智能化、多元化加速奔跑。(记者 韩鑫)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