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一点三五万亿元,细算水利投资账(经济新方位)

2025-02-11 09: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4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实施水利工程项目46967个,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529亿元、同比增长12.8%。

水利工程,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具有吸纳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机会多等特点,可以有效带动经济增长。

水利投资如何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近日,记者到几座重大水利工程采访,细算数据背后的投资账。

投资如何落地?

两手发力,尽可能多地形成实物量

钱塘江源头马金溪,85.5米的大坝起于江中,24公里长的输水隧洞在群山间贯通,历时3年建设,浙江开化水库具备下闸蓄水验收条件。

从开挖第一铲土到基本完工,投资计划有序执行,资金及时拨付,确保了工程尽可能形成更多实物量。

“工程初设总投资45.54亿元,目前完成投资44.79亿元,占比超98%,其中2024年实际完成投资8.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南水北调(开化)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兼商务管理部主任李玉介绍。

投资如何落地?“资金跟着项目走。”李玉介绍,年度投资计划分解到月,项目建设动态管理,一旦发现进度滞后,采取新增工作面、调整施工组织等措施,推进投资计划有序实施。

“在资金拨付上,我们采取信息化手段,建立实时短信提醒网络会签机制,信息公开透明,沟通及时有效,工程验收合格后,资金及时拨付给施工单位。”李玉介绍。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钱从哪来?政府之手有力。“来自政府的投资有35.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1.5亿元,浙江省级专项资金15.9亿元、国债资金8亿元。”开化水库建设中心党组副书记、主任张伟介绍。

机制创新,撬动社会资本,市场之手发力。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社会资本方,组成联营体,以特许经营模式参与工程建设管理。浙江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社会资本前期投建、中期运管和后期退出,既能发挥社会资本在管理和技术上的优势,又能减轻政府负担和降低债务风险。

优化金融服务、提供贷款利率优惠……银行融资助一臂之力。“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我们通过招标比选,获得银行暂定6.6亿元的贷款额度,贷款期限28年。”张伟说。

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水利投融资新格局基本形成,推动水利投资加力。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水利部门抓好财政资金落实,全力推进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实施,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同时,争取更多金融支持,落实贷款额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实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第一单上市。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一系列举措,持续拓宽投融资渠道。

如何带动产业链循环畅通?

水利工程建设新需求催生新供给,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南粤大地,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进度条”不断刷新。施工D4标管道施工现场,起重机铁臂起落,精准“抓”起管道,缓缓移至预定位置。

作为广东历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总投资最高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大块头”动起来,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

“工程需要传统建筑材料水泥300万吨、钢材110万吨、砂石1130万立方米,有力带动上游企业生产。”广东粤海粤西供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建喜介绍。

新需求催生新供给。“工程对管道的预应力钢丝母材有特殊需求,这种钢丝母材要严格控制氢、氧、氮含量。大规模应用,带动了特种钢材生产工艺提升。”杨建喜介绍。

穿越云开大山,下穿铁路、公路、河流100多处,开凿长距离隧洞,是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特点。“工程建设带动盾构机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生产制造。”杨建喜说,针对不同地质特点,工程将采用敞开式硬岩掘进机、双护盾硬岩掘进机、泥水平衡盾构和土压平衡盾构等4种类型设备,设备配备智能掘进系统、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大型制冷设备等,进一步带动了工程设计、智能信息化设计等企业发展,设备制造金额约17亿元。

重大水利工程有效盘活存量,带来增量。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全长164.8公里,总投资约440亿元。“工程建设所需的塔吊、汽车吊、混凝土罐车、自卸汽车,大多从当地租赁,数量超140台套,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淮河水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史红亮介绍。

“其中,二河枢纽进洪越闸自2023年11月底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5.2万立方米,其所需钢筋、水泥等材料,可为上游相关产业发展带来超5500万元的增长点。”淮河水利委员会建设局二河枢纽建管局局长李晶介绍。

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用新供给激活新需求。水利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水利工程加快建设,不仅直接带动水泥、钢铁、机械装备、泵阀、管道、施工设计等传统相关行业发展,随着工程建管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更加明确,还将带动新型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新产业发展,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

有效益的投资如何实现?

补短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有效益的投资,是指投资有质量、有效率、有回报。水利工程能有效补上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短板,还为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水支撑。

2024年12月30日,桂西北治旱百色水库灌区工程正式通水,每年可向沿线地区提供农业用水约7762万立方米,向城乡生活工业供水1105万立方米。

“水源稳定了,发展产业的底气也足了。”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林逢镇福兰村芒果种植户李英华说,过去山上种芒果,浇水是难题,遇到旱天,开着小三轮车拉水,产量没有保障。

“灌区通水后,泵站抽水,引水上山。前不久,嫁接了100亩新品种,两年挂果,三年盛产,预计产量能提高20%以上。”李英华还有了新打算,“芒果树下套种中药材,一田能双收。”

水之变,推动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百色市引进新项目,计划发展香柚3万亩左右,同步建设年产能100万吨的饮料深加工项目,将形成集香柚种植到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今年1月3日,“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广西左江治旱黑水河现代化灌区工程开工,估算总投资76.97亿元。“作为2025年首个开工的重大水利工程,其目标是为崇左市的农业生产和城乡供水提供稳定水源,保障粮食生产,助力‘双高’糖料蔗生产,推动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傅铁介绍。

水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水利投资能发挥较强的正外部性,为产业发展补短板、增后劲。2024年,1342处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加快推进,建成后将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约7000万亩,完成2.3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提升1.1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水利部提出,2025年将构建国家水网工程体系,开工建设四川引大济岷、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等省级水网骨干工程,加快新疆玉龙喀什、西藏帕孜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江西井冈等大型灌区,进一步发挥水利投资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作用。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