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新春走基层 | 再宿太行山村看巨变

2025-02-06 09:0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石家庄2月5日电(记者范世辉 巩志宏)新春佳节,记者再宿车谷砣村,看山乡变化,寻发展密码。
  高大的村庄牌坊在村头矗立,迎送着人来人往。陈春芳将记者引到了他的新家,一栋漂亮的高层住宅楼的单元房。他说:“村里盖了带电梯的楼房,村民按人均30平方米免费分房,想要面积大点的可以成本价置换。冬天村集体免费供暖,比起之前住的经常漏雨漏风的土坯房,生活条件改善多了。”
  车谷砣村,位于河北省灵寿县,是一个蜗居在太行深山坳的小山村。八年前,记者曾夜宿这里,记录了返乡能人陈春芳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修路脱贫的故事。
  当年,陈春芳一心要把旅游搞起来,为了修一条通村的公路,他不仅掏出了做生意赚的钱垫资,还瞒着媳妇抵押自家房子贷款。由于修路要拆沿途好几个村的农住房、小卖部、工厂房、牲口圈,很多人觉得不可能,村里开党员会的时候,他父亲甚至第一个站起来反对,说他“胡闹”。
  在陈春芳的坚守下,路最终还是修成了,曾经的蜿蜒山路,变成了平坦公路,车谷砣村开启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新征程。上次采访,记者和陈春芳的父母一起在院子里露天灶台做饭的时候,他的父亲由衷地说了一句:“这小子比我强。”当记者把老人的评价转述给陈春芳时,他的眼泪夺眶而出。
  时近晌午,热腾腾的饺子上了桌。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听陈春芳说村里的变化,记者很是开心。令记者一直好奇的是,陈春芳如何让车谷砣村“换了风貌”?
  饭后,记者在村里边走边看,寻找答案。山沟里观光栈道蜿蜒曲折,通向大山深处,沿途可以遍览秀美山水、古迹遗存、红色印记;千年古茶树盘根错节,旁边是嫁接培育成功的茶树林,还有多个供游人品茶休闲的茶庄;车谷砣宾馆和20多座瓦房木屋参差错落,为游客提供怡人的住宿环境……村民们说,车谷砣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导下的股份制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旅游业逐渐有了起色,大家不仅可以得到分红,家门口就业机会也增多了,大家开饭馆、卖特产,鼓起了钱袋子。
  66岁的村民刘毛小过去家徒四壁,一个人生活的他,经常是中午做饭多做点,晚上热热继续吃,生活没滋没味。如今,他成了村里的护林员,平日里还在村里打工,一年收入三四万元,日子过好了,他还娶上了新媳妇。记者在他家看到,两室两厅的房子收拾得干净整齐,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刘毛小腼腆地说:“谁能想到日子会变得这么好,连我60多岁的老光棍都娶上新媳妇了。”
  车谷砣村发展好了,当地政府引导其所在沟域的5个行政村成立了灵寿车谷砣全沟域生态旅游度假区,抱团求发展。曾经靠山挖矿的山村,如今都在忙着栽树植绿,有的种猕猴桃,有的种板栗,按一村一品、一庄一特、一沟一景的规划思路,奔向农业产业化、旅游规模化、康养市场化。
  走访下来,记者着实开了眼界,如果不是拆迁遗留的残椽片瓦、地窖灶台,记者很难在脑海里复原车谷砣村的原貌。
  夜晚的车谷砣村寒气袭人,却难挡我们饭后散步交流的热情。星光点点,万籁俱寂,陈春芳的话掷地有声。
  “车谷砣村发展最大的底气,就是‘两山’理论,你什么时候把树叶看成了‘肉’,你就真正懂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谈起山乡巨变,陈春芳颇多感慨。
  夜深回家,窗前驻足。远山的轮廓依稀可见,被群星妆点的天幕覆盖,安静而祥和。思绪,也随着这夜色蔓延开来。山还是那座山,沟还是那条沟,历经千年而变化甚微。如今,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山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方式正在改观,或许,他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新生活充满期待,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