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贵州德江县:“四新”蹚出强村富民路

2025-02-05 09:45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联建共创谱新篇,强村富民正当时。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深化拓展乌江流域党建联建共创成果,深入实施强村富民行动,聚焦“新”视角,借势“新”力量,搭建“新”平台,开辟“新”路径,大兴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碧水蓝天、强村富民正成为乌江流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聚焦“新”视角 特色产业展新貌

“桶井麻糖水,冰冻麻糖水……”这是德江人记忆里的叫卖声,穿梭于大街小巷,是德江县名副其实的非遗美酒,又被亲切地称为“土茅台”。

如何让“非遗技艺”变身“非遗经济”?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桶井乡依托强村富民公司,以“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成立贵州井竹玉麻糖有限责任公司,培育土家特色“桶井麻糖水”品牌,探索“村企合一”新模式。

2024年以来,通过新媒体直播带货销售麻糖水5000余单,销售额50万元,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130余人次,解决就业93人次,发放劳务费205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00余户。

如今,桶井麻糖水已登上贵阳年货节、德江年货展销会、大龙阡民俗节等活动现场,知名度越唱越响。

此外,桶井乡还因地制宜引进梅花鹿特色产业,以村企联营、村社自营的方式做优做特梅花鹿养殖,开发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村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桶井乡麻糖水、梅花鹿只是沿江特色产业示范带的一个缩影。沿江乡镇依托强村富民公司,打造共富工坊,大兴家庭农场,构建产业联盟,肉牛、花椒、果蔬产业强势崛起,抱团发展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借势“新”力量 云端出圈拓增收

“家人们,我们的干货都是从老百姓那收来的,货真价实,现在干花椒已经上链接,喜欢的可以在小黄车下单。”枫香溪镇袁场社区赶集日,“黔东农仓”抖音号博主爱莲,手持山货,声情并茂地直播介绍农产品。

这原本是一次传统的赶集日,贵州义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直播团队的到来让其别开生面。他们把直播间搬到社区,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在家老人销售山间野菜和干货,以电商开创“云赶集”,让百姓山货“飞”入千家万户。

类似这样,每逢传统赶场日,平均一场直播,帮助近百名村民免费卖货,一件件农特产品线上销售、现场结算,让农产品“云销”全国,日销售额达四五万元。

不仅如此,德江县还搭建“县官直播带货”平台,与新媒体企业携手共进、同向发力,政企联动助力产业增收。2024年“双十一”当天,在德江县电商产业园网红直播间,副县长郑达峰和网红达人爱莲、乐乐站在镜头前,正热情地向粉丝们打招呼,耐心地介绍每一样农特产品,助力县内19家企业20多款农特产品线上销售。

让深藏大山深处的古村落蜕变成网红村,农产品“云销”全国,离不开“新”力量助力。

在强村富民实践中,德江县以“铜仁市新媒体运营人才基地”为支点,发挥焕河传统古村落“爱莲嬢嬢”“黔东农仓”等新媒体账号赋能优势,搭建焕河直播带货中心,线上销售农特产品2000余万元。

线上发力,云端出圈。如今,德江县天麻、花椒、豆腐干等农特产品借势新媒体平台,正开辟广阔市场,前景越来越好,信心越来越足。

搭建“新”平台 头雁领航添动力

“在行溪村驻村大半年,站在田间地头,让我真正体会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321’工作法是我驻村法宝……”在德江县2024年第二季度沿江党建联盟片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现场,长堡镇行溪村驻村队员正声情并茂地演讲。

擂台比武,互学互鉴。德江县定期组织开展“擂台比武”活动,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围绕强村富民亮“答卷”、授“经验”、展“成果”,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共同提升。

同时,发挥红村品牌化党支部牵引作用,依托枫香溪党校和桶井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村(社区)干部、农村党员集中轮训,实施“能力提升”行动。发挥共和镇新媒体运营人才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搭建“一会三平台”,孵化新媒体人才60余人。

从有人干,到有事干,是德江县大抓基层、强村富民的华丽转身。2023年以来,德江县22个乡镇(街道)分别成立强村富民村集体经济公司,将能力强、懂市场、善经营的村党组织书记选配为公司法人,搭建起村干部干事创业“新平台”。2024年,村民分红1800万余元,发放村干部激励报酬150万余元。

村村有出路,人人有事干。如今,德江县344名村级党组织书记激情满怀,在强村富民实践中奋勇争先,示范引领乡村振兴阔步向前。

开辟“新”路径 共富工坊提质效

在枫香溪镇双坝村强村富民工坊现场,缝纫机“哒哒哒”声此起彼伏,几十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赶制一批销往广州的童装订单。

“我们都是按件计工,只要每天踏实做,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块钱的工资,在家门口就有这样的稳定收入,又能兼顾老人小孩,我感觉非常不错。”正在缝纫机前娴熟操作的村民唐荣说。

据了解,该“强村富民”工坊采取村社自营模式,盘活村级闲置房产,整合资金自主承建,村集体100%控股,已承接订单11批,前10批订单已完工交货,产值10余万元,带动就业30人。

德江县采取“村集体+企业+工坊”组织方式,聚焦党建引领、产业赋能、就业保障,打造原料加工、订单生产、劳务服务、技术服务、电商直播、定向招工6类强村富民工坊,打造53个强村富民实体工坊,带动培育家庭农场2052家。

无独有偶,在德江县复兴镇,“一杯鲜牛奶”品牌深入人心。该镇引进皇氏牧业公司,通过“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工坊+村民”模式,在皇氏奶牛场建工厂、强管理、提品质、促增收。目前,发放劳务工资421万元。

“村村共股”建公司,“四次分红”促增收。平原镇整合村(社区)集体经济资金32万元,成立强村富民公司,承接白茶加工和集散中心建设、开办“农资超市”等业务,公司收益达50万元,推动形成组织推动、村企联动、市场互动、公司带动的“四动四解”产业发展新模式。

目前,德江县强村富民工坊带动集体增收547万元,发放务工费1100余万元,带动43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如今,潮砥镇富农纸业加工坊、稳坪镇海溪沟集体联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荆角乡茶山村铁皮石斛种植场、龙泉乡大米加工厂等强村富民工坊加速崛起,正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大步向前。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