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瓜果飘香,是这个山村的最浓“年味”

2025-01-26 09:28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海口1月25日电 题:瓜果飘香,是这个山村的最浓“年味”

新华社记者罗江

春节临近,海南三亚温暖依旧。从市区出发,穿过蜿蜒山路来到育才生态区那受村,耕耘与收获交织出独特的风景。

晨曦初露,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赶到种植大棚。出差几天,他最惦记地里的活儿:先钻进草莓立体种植大棚观察新结的果,不忘顺手掐掐尖;到彩虹小西瓜、羊角蜜甜瓜大棚,蹲下摸摸土壤看水分足不足……

肖春雷在为草莓掐尖。新华社记者罗江 摄

2021年从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来到那受村,肖春雷先后带领村民引进彩虹西瓜、樱桃小番茄等“新奇特优”水果,为村里带来可观收益。从2021年到2024年,那受村集体年收入从20多万元跃至200多万元。

村民苏其文回忆说:“过去大家种植瓜菜缺技术、缺资金,一户只能种两三亩。品种也不讲究,买到啥种子就种啥,碰到产量高、价格好能挣钱,运气不好就白忙活了。”

连续几任驻村第一书记均由农业专家担任,村庄产业有了大变化:育苗、灌溉、打药有了新技术、新装备。“前几任书记打下坚实基础,改变了村庄落后的面貌。”肖春雷说,日子要更上一层楼还是得靠产业。巩固好瓜菜种植,打造育苗基地辐射周边;紧盯消费新需求抢占“首种”先机,培育“小而精”水果产业。

2023年驻村到期,他主动再干一任。彼时果蔬大棚刚落地,他不希望活儿“只干半截”。今年第二个任期将结束,他每天从早忙到晚,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好在一批乡土能人挑起大梁,让他对产业后续发展有了底气。

苏其文种过芒果、百香果、青瓜,多年来边干边学成为“土专家”,家庭年收入从2016年的不足1万元提高到去年的30多万元。育才生态区农业农村局聘用他为农民技术员,他还担任那受村集体产业基地的副主管。利用周末,他在学习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的中专课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眼下,除了苏其文这样的致富带头人,田里还活跃着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那受村返乡青年在青瓜新品种示范种植基地采收青瓜。新华社记者罗江 摄

肖春雷说,把年轻人培养好、把基地利用好,加快把成熟的产业“以点带面”向村民辐射,产业才能兴旺。

刚满18岁的苏子何还在读中专,实习期回村工作。无论是在大棚干农活,还是在加工车间分拣、包装,小伙子动作格外娴熟。“回到村里挺好,月工资4500元,比在外面挣得多,还能把专业和实践结合起来。”他说,自己今年毕业后打算回来正式上岗。

春节将至,那受村村民闲不下来。“田间地头热闹了,年味就浓了。”肖春雷说,大家把新年的新盼头融进了耕耘的汗水里。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