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图片>

新春走基层丨“一片叶子”卖出千万元

2025-01-24 09:33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早上八点不到,廖万甜撩起帘子,钻进大棚,轻车熟路地打开风机,开始巡棚。

花烛、白锦龟背竹、蔓绿绒、鹿角蕨……棚内仿佛小型的“热带雨林”,这里有市面上常见的热带植物(以下简称“热植”),也有难得一见的“奇珍异株”。

弯腰躬身、认真查看,廖万甜的目光挨个儿掠过这些“宝贝”,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廖万甜正在巡棚。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不仅观察,还要记录。“这几盆‘克莱恩’要浇水了”“那几盆‘红水晶’的尺寸够了,准备换盆”“这个新到的花烛母本可以准备授粉了”……

这样日复一日的工作,廖万甜乐此不疲,“最近,我们正为了开春后的热植销售旺季做准备!”

2018年从浙江农林大学园艺专业毕业后,廖万甜曾在杭州找了一份白领工作。在外人看来,不用风吹日晒的舒适工作环境,却让廖万甜感到“一眼就能望到头”。

“不愿意每天坐在办公室里,还是想亲近自然。”本着对园艺的热爱,2020年,她辞去体面高薪的工作,成为了一名农创客。趁着热植在国内兴起,廖万甜最终选定了园艺高端品种市场的热植赛道。

“花卉绿植这个圈子很小,大家都是以花会友,聊聊栽种的经验心得,因为兴趣相投,很快就能成为朋友。”廖万甜与男友李方旭便是因绿植而结缘。两人在达成创业意向后,开始四处寻访合适的培育基地。

“一次偶然的机会,圈子里的朋友邀请我们去他的农场参观。”那是廖万甜第一次来到位于浙江桐乡的崇福农创园,在几家大棚里转了转,她被这里的创业氛围深深吸引。

“大家都是做园艺行业的,志趣相投。农创园的政策也非常给力,没有理由不留下来!”廖万甜很快递交了申请书,顺利入驻崇福农创园,并给自己的基地起名为“瓜牛雨林”。

位于桐乡崇福农创园的“瓜牛雨林”基地。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瓜牛就是蜗牛的意思,希望我们的创业之路能像蜗牛一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实现梦想。”带着1万元的启动资金,凭借“自媒体平台宣发+中高端品种直播零售+低端品种线下批发”的销售模式,4年时间,廖万甜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基地从100多平米扩大到15亩,现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花烛育种基地。

“这些热植的母本(用于繁育品种的母种植物)都是我们从美国、泰国、印尼、荷兰等国家引种过来的。”在基地的母本区,廖万甜捧起一个硕大的叶片介绍,“它叫‘花生马戏团’,去年这一片叶子卖出了2.6万元,现在这一整株的价格大概在十几万元左右。”

“花生马戏团”的边上,还有一株紫红色的、脉络分明的热植母本“红水晶”。“这也是我们家的明星产品。”2024年,廖万甜在直播间里把它卖到了3万元。

廖万甜正在直播。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一盆热带植物何以卖出高价?作为国内圈子里较早接触热带植物的老“玩家”,“95后”廖万甜坦言,这两种母本的保有量少,在全球都是非常稀有的。加上它们的性状表现非常好,所以卖得贵。

过去,热植圈里的稀缺植物大都被国外垄断。近几年,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坑”,不少人开始尝试在国内培育,廖万甜也不例外。为了打破垄断,她开始在海外寻找新品种,一旦发现好的母本就带回国。

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养热植的乐趣,廖万甜不断尝试育种方式,并通过杂交培养新品类,决心“要把价格打下来”。

园艺专业出身的廖万甜,决定将所学充分运用到实践中。依靠熟悉的专业知识,她很快就找到了破解热植育种难题的“最优解”——以籽播的方式进行育种。

脉络清晰、有丝绒水晶质感的“红水晶”母本叶片。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红水晶’以往是通过插杆的方式进行培育,效率比较低,现在通过籽播,一次性可以播种上百粒种子。虽然速度快,但可能会出现性状分离的问题,所以还要不断筛选,优中选优,这需要时间和耐心。”经过几年来的精心育种,廖万甜已成功培育出一批性状优良的热带植物品种。

“这种我们自育的‘红水晶’,比较优秀的苗能卖到5000元到8000元一株,普通的能做到几百元一株。”廖万甜介绍。

如今,对花友们来说,在家里养上一盆“红水晶”已不再是梦。

截至目前,“瓜牛雨林”基地拥有400多种的室内植物种质资源,已完成选育并投入市场的花烛品种共12个,自育籽播苗单棵最高售价8000元,正在选育中的品种有56个。2024年,基地年销售额超300万元,总产值超1000万元。

眼下,廖万甜正在攻克“花生马戏团”母本的繁育难题。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随着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近年来,“瓜牛雨林”杂交的新品种在国内外得到了较好的反响。廖万甜的创业经历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留在农村发展。目前,基地员工共有9名成员,其中7名都是大学生。

“我们已与多所高校对接,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我们的队伍,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廖万甜说,“新的一年,我们计划再拓展几个大棚,利用空闲场地来组织研学活动,让更多人走近基地,体验热植的魅力。”(方彭依梦)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