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粤桂携手 发展向新——广东广西东西部协作观察

2025-01-24 09:2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同饮一江水,两广一家亲。在地处珠江水系上游的广西百色,历史上粤商常在右江两岸汇集,粤东会馆里的“东渐西被”牌匾更是两广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交融的见证。
  山河之间,情谊绵延。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广东、广西积极发挥各自优势,持续深化携手协作体制机制,务实推进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等重点领域协作,两省区携手促振兴,不断书写协作新篇章。

深化劳务协作 助力更多群众增收

冬日清晨,在广西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小梁送工”零工市场门前,30多名刚放寒假的大学生随着2025年“小梁送工”大学生寒假专班首班车,前往周边乡镇的水果打包厂“打工”。
  “小梁”即震东集中安置区就业服务站站长梁佳,她告诉记者,每年寒暑假,他们都会组织返乡大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帮助学生补贴家用,另一方面缓解春节前各大水果基地的用工紧缺难题。
  自2021年深圳市福田区与隆安县结对帮扶以来,为解决安置区群众就业难题,两地通过粤桂协作机制,在震东社区设立就业服务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的方式,创新打造“企业派单、居民点单、社区送单”的“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模式。2021年-2024年,“小梁送工”累计送工14.51万人次,帮助群众增收约1930万元。
  “小梁送工”是粤桂劳务协作不断深化的生动注脚。近年来,粤桂两地聚焦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增收,探索劳务协作新模式新路径,建立稳岗就业的高效对接机制。在河池市凤山县,深圳市龙华区与当地联合打造“龙凤就业+”服务平台,建成对口支援就业促进服务中心,形成劳务输出稳定“供给链”。
  既考虑外出增收,又着眼就近就业。广西与广东结对的33个县(市、区)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持续共建“一县一企”及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实现就业兜底保障,确保协作地区有务工意愿的劳动力“愿就业都就业,应就业全就业”。
  在地处广西最西端的西林县,当地持续创建粤桂协作帮扶车间,并通过招商引资增岗稳岗,引导正和牧业、正丰环保科技等东部企业到当地落地投产,累计投入协作资金近7300万元共建就业基地,助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
  依托粤桂协作机制,广西还推行“培训+就业”模式,加大脱贫人口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力度。通过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乡村工匠”等工程,推动“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建设深度融合,乡村名厨、家政好手、专业技工不断涌现。
  同时,在粤桂协作工作队推动下,“粤桂高质量职教就业联盟”不断壮大,该项目整合两省区相关职业教育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及协作地区的劳务资源,打通职教培训和劳务协作链条,目前已推动26所联盟学校与广东227家企业结对,带动上万人就业。
  38.86万名农村劳动力在广东就业,34.84万名农村劳动力在广西区内就近就业,5.07万名农村劳动力在其他地区就业……粤桂劳务协作就业数据不断刷新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生活故事的改写。

聚焦特色产业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广西那坡县永乐工业园区,来自深圳的同益新中控实业有限公司改变着这里的种桑养蚕模式。在同益新车间,饲养、设备、上蔟、采茧四大功能区精准划分,并采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手段,实现人工饲料工业化养蚕,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
  那坡县地处大石山区,种桑养蚕是地方支柱产业之一。从深圳龙岗区过来的交流干部,那坡县委常委、副县长孔令斌说,在粤桂协作机制下,深圳企业与对口协作县深度合作,打造茧丝绸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步构建起丝绸全产业链。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粤桂协作工作队副领队黄立群介绍,近年来,粤桂两省区产业协作立足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发挥广东资金、科研、技术、管理等优势,聚焦广西优势特色产业链,搭平台引项目,持续推动广西协作县产业提质升级。
  德保矮马有着“马中熊猫”之称。广西德保县在持续保护德保矮马的同时,积极挖掘德保矮马文旅价值和潜力,开发了矮马王国景区。2023年,与德保县对口协作的深圳市坪山区发挥粤桂协作帮扶资金作用,投入上千万元帮助景区建设旅宿游乐项目,打造60套全新装配式度假屋,并配套温泉60口,推出“游泳池+亲子戏水区”,进一步提升景区竞争力。
  俯瞰粤桂大地,以产业协作为根本,区域协作正迈上新台阶:乐业县引入深农集团,在甘田镇建设3000亩“粤桂协作高山蔬菜产业帮扶种植基地”,年产优质蔬菜3000多吨,产值突破5000万元,新鲜蔬菜通过物流可直达深圳、广州等大湾区百姓的餐桌;
  靖西市聚焦口岸优势,依托深圳龙岗—百色靖西协作共建产业园,投入粤桂协作资金1000余万元打造腰果落地加工项目,进一步补强跨境坚果加工产业链;
  立足林木资源优势,凌云县持续深化与深圳市盐田区产业协作,累计投入8400万元粤桂协作资金共建凌云县绿色家居产业园,推动木材加工、制造和销售全产业链发展……
  “我们还针对性地招引集聚上下游企业,加大力度推动产业梯度转移,打造‘产业飞地’和产业集群,助推广西县域经济发展。”黄立群说,2024年广西已使用16.03亿元财政援助资金,用于产业帮扶的资金达8.49亿元,占比超一半;全区新增广东投资企业430个,实际到位投资额171.01亿元。

精准消费帮扶 让农产品“飞出去”

百色的芒果、桂林的罗汉果、融安的金桔、三江的油茶……在广东省百姓的“菜篮子”和“果盘子”里,来自广西的特色农副产品是“常客”。
  加强消费帮扶、促进产销对接,是粤桂协作的一个重要惠农环节。广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与“大湾区”强大的消费力“碰撞”,带来良好的“化学反应”。
  田东县被誉为“中国芒果之乡”,当地芒果种植面积30多万亩,年产量达39万吨。在粤桂协作助力下,当地先后投入深圳市及坪山区对口帮扶资金7560万余元,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与物流园等,芒果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集群效应不断凸显。
  粤桂两省区把消费帮扶与产业协作相结合,打造全产业链帮扶模式,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需求,共建生产基地、市场渠道、配套服务,以市场化方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
  数据显示,目前,累计已有226个广西农产品获评“圳品”,共建192个广西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8个深圳“菜篮子”生产基地和36个“深圳农场”,形成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发展,助力广西农产品畅销大湾区。
  “桂品入湾”广西产品销售点挂牌仪式暨粤桂产销对接会、粤桂协作帮扶广西农文旅产业对接会、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第十四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周、全国农产品交易会……2024年,各类展销博览会的举办,助力展示广西农业品牌形象,拓宽桂品销售渠道。
  据统计,2024年,广东采购、帮助销售西部协作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达236.32亿元,远超前期计划。
  “通过开展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产业提升行动、产业集群打造行动、劳务协作提升行动等,粤桂协作品牌不断强化,有效带动广大群众稳定增收致富。”黄立群说,下一步,粤桂协作工作队将持续推进产业、劳务、消费、科技、人才、社会力量等协作,为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本报记者陈一帆)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