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山水情深 京蒙情长——北京内蒙古东西部协作纪实

2025-01-24 09:2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如果将内蒙古近30年的发展故事浓缩为一部书籍,无论翻开产业篇、消费篇,还是教育篇、医疗篇……浸润在字里行间,定能时刻感受到浓浓的含“京”量。
  1996年以来,北京与内蒙古在东西部协作框架下双向奔赴,推动两地协作走深走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京蒙协作机制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聚焦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劳务协作提质等领域持续发力。
  山水情深,京蒙情长。如今,在内蒙古广袤沃土之上,一批批项目结硕果、展新姿,京蒙两地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协作”的跨越发展,并努力打造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协作新模式。

挖资源 兴产业:凝聚发展新活力

距北京不到400公里,内蒙古九牧合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员工们忙而不乱地完成肉鸭屠宰各道工序。这里走出的“北京鸭”“蒙老鸭”等产品已是远近闻名。
  这家公司成立于2019年,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长期以来,肉鸭养殖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年饲养量约4800万羽。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企业发展的必答题。“5年前企业落地投产,我们看重的就是这里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公司副总经理邢艳明说。
  起步阶段,邢艳明和同事们遇到不少棘手难题:与成熟的产业园区相比,喀喇沁旗的配套资源有限,特别是养殖鸭子前还要先把种蛋运到山东孵化,往返数百公里让鸭苗采购成本每只增加0.2元。
  2021年,北京为该企业注入京蒙协作资金,打造可日孵化20万羽鸭苗的孵化中心,并配套建设孵化室、出雏室等生产用房,实现鸭苗孵化本地化。随着企业运营步入正轨,京蒙协作资金又助力公司扩大了厂房面积,现已有约2600万平方米,日屠宰量可达11万只,订单应接不暇。
  产业兴,则发展兴。越来越多当地老百姓,搭上了产业发展“快车”,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九牧合公司工作了4年的黄小川,已从鸭胚生产线升至销售岗。“产量上去了,就业机会也多了。工作虽然辛苦,但平均每月能拿6000块工资,在本地已经很不错了。”黄小川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京蒙协作大力畅通供求信息、技能培养、人岗匹配等就业帮扶全链条,赋能两地劳务协作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共带动协作地区6.97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
  在京企业,也搭上了这趟“快车”,它们赴蒙投资的热情不断高涨,在当地的产业规模集聚壮大。近5年来,北京在蒙投资430亿元,帮助内蒙古围绕肉牛、肉羊、马铃薯等打造特色产业,并集聚上下游企业,深度融合资金、技术、人才要素。目前已打造56个特色产业,打造39个产业集群。
  京蒙协作,关键在双向赋能。作为风电开发建设的热土,内蒙古全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超1200万千瓦。北京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在锡林郭勒盟重点培育风能、光伏、氢能等产业集群;围绕“东数西算”工程,京蒙两地持续深化“绿品”“绿电”“绿算”合作……一批批绿色能源基地,为两地绿色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强筋骨 找出路:消费帮扶促增收

荞麦,能“变幻”出多少产品?走进赤峰市翁牛特旗的内蒙古明阳农业科贸有限公司,其展厅货架上摆出了答案:挂面、月饼、方便米饭,甚至还有鞋垫、肥皂、外用药……
  作为我国优质荞麦的主产区,翁牛特旗常年种植荞麦面积25万亩以上,年产量3.25万吨。“我们在2018年成立,一开始主要生产以厨房为场景的荞麦产品,但发现电商市场格局已基本成形,同类竞品很多,销路受阻。”公司总经理杨颖说。
  以问题为导向,北京的帮扶干部瞄准内蒙古各地特色产品发展短板,走进当地企业调研,出点子、拓思路,在生产链上创新升级产品特色,带动消费帮扶实现“端口前移”。
  “一批批干部带着我们从初级加工一步步走向深加工。”杨颖坦言,深加工对生产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在京蒙协作机制下,公司顺利对接上北京多家食品高科技企业。
  目前,这家公司已研发并成功上市11大系列220个单品,涵盖生产生活、民族文化、餐饮服务等多个领域,75%以上产品通过各类电商平台销售,2024年产值已突破1亿元。
  除“前端”带动消费理念升级,北京还搭平台、推品牌,广拓内蒙古产品“后端”销售渠道。
  2024年底,内蒙古优质特色农畜产品进京“年货节”系列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来自内蒙古12个盟市超300个品类的农畜产品,走进北京的商超、街道,为京津冀地区市民带来持续至春节的草原美味体验。
  据介绍,京蒙协作重点围绕“补齐短板、搭建平台、推介宣传、销售帮扶产品、联农带农惠农”,开展全链条式消费帮扶,不断优化内蒙古农牧业以初加工为主的粗放型经营模式,推动精深加工促进产业“延链”,拓宽流通渠道实现产业“补链”,促进三产融合撬动产业“强链”。
  数据显示,自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京蒙消费帮扶带动内蒙古建立农产品直采直供基地77个,创建省市县消费帮扶品牌54个。截至2024年底,京蒙消费帮扶销售额已累计超780亿元。

解民忧 暖民心:托举群众幸福梦

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一中,授课老师从远在500多公里外的北京一零一中学怀柔分校,为孩子们讲解物理知识。借助京蒙教育协作智慧平台,两地师生在“云端”相见。
  2022年,通过京蒙教育协作机制,北京一零一中学怀柔分校与四子王旗一中正式结对。经过三年协作,四子王旗一中逐步改善了硬件设施陈旧、师资队伍老化等短板,还建起了名师工作室。
  截至目前,北京416所学校结对帮扶内蒙古525所学校。京蒙协作通过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计划、教育远程互助工程等机制,有效提升内蒙古的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北京市教委还在“组团式”对口教育帮扶的基础上,创新实践“融铸式”教育协作,将支援合作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见字如面”、互访研学等活动,增加两地学生获得感,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医疗,是民生领域另一大关键词。京蒙协作,让内蒙古群众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首都优质医疗资源。
  几个月前,内蒙古武川县居民刘大叔突发脑干出血,被送往呼和浩特市内的医院抢救。渡过急性期后,他听朋友介绍回到武川县中蒙医院新开设的康复科进行治疗。
  “回到家附近看病,节省了到市区医院的交通费和家里人陪护的花销,这半个多月就省下了3000多块。”正在康复病房内进行肢体锻炼的刘大叔说。
  带领医院建立康复专科的医生,正是2024年7月从北京门头沟区到武川县开展医疗帮扶的医生胡丹丹。武川县中蒙医院院长图日更介绍,此前,医院有几名康复医生,但归在大内科,不具备住院康复的条件,如今医院有了专门的医疗单元和护理单元。
  “我们这里地处偏远,先进技术引进比较迟,北京专家来了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以前只是见过但不会操作的小针刀、中医特色埋线等治疗手法,现在自己都能熟练掌握了。”武川县中蒙医院康复科副主任邓智莉说。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京蒙协作将久久为功,助力两地共同谱写新时代东西部协作新篇章。

 (本报记者赵旭 李春宇 余佩璇 魏婧宇)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