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在绍兴,看见乡愁中国

2025-01-24 09:1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本报讯(记者方问禹 黄筱)寒冬腊月,归乡的列车穿过千山万水。或是往事,或是山野,或是味道,中国人的乡愁清晰而浓烈。
  在绍兴,看见乡愁中国。走进这座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可见乡愁原汁原味,更见背后那一份深沉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乡村记忆原汁原味

北岸为商市,南岸是民居,安昌古镇依河而建、依桥通连。尽管地处经济发达的“国际纺都”绍兴柯桥,但古镇烟火一如当年。
  房檐下悬挂着酱鸭、鱼干、腊肠,忙着舂年糕、扯白糖、裹粽子,村里舞台唱起了越剧、莲花落……老家的年还是这样过,具象了天南海北安昌人的乡愁。
  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绍兴系统挖掘与传承本地农耕特质、水乡韵味与文化标识,让乡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剡溪悠悠,越音袅袅。在全国乃至海外越剧迷的关注和参与中,第二届“嵊州村越”联赛不久前落下帷幕。从嵊州出发,百年越剧成长为中国第二大剧种,也让“中国越剧之乡”令人神往。
  目前,绍兴嵊州已有117个民营越剧团,戏迷组织130余个,建成全球“爱越小站”210个,创成浙江省越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
  中国人的乡愁记忆里,有山水田园,有邻里乡亲。在绍兴,这幅乡村画卷更显灵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代诗人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一份乡愁寄于一湖春水。到今天,绍兴镜湖碧波荡漾,依旧承载着许多人的乡愁记忆。
  近年来,绍兴持续推动乡村山水风貌、建筑遗存、民俗文化、价值观念等保护与传承,并通过改善人居环境、盘活乡村产业等措施,重焕乡村活力,让乡愁扎下深根。
  走进绍兴市新昌县澄潭街道梅渚村,一座非遗工匠馆正在展陈当地陶瓷制作、织造、雕刻等特色技艺。这里更重要的功能是培养年轻工匠,让本地乡土技艺得以延续和发展。
  2024年10月,新昌县公布第二批非遗工坊,将推动“新昌炒年糕”“越罗织造”“蚕桑丝织”“珠茶”等传统制作技艺活态传承。

古城今韵荡漾开来

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存在战国时期越国大型建筑基址,为探寻越国都城提供了重要线索——作为“考古中国”的重大项目,绍兴稽中遗址考古正在加快推进。
  自公元前490年越国建都于此,绍兴城址未变,文脉未断。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何以承载悠远乡愁?
  2013年12月,首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涵养乡愁。绍兴中心城区——越城立足历史底蕴,注重文明传承与文化延续,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作为水乡、桥乡,绍兴大量民居背河而建,白墙黛瓦、高低错落、疏密有序。位于市区中心的仓桥直街,就是有着典型古城风貌的历史街区。
  老街修缮时,绍兴提出原居民“非必要不迁出”,在保护老街历史风貌的同时改善民生。仓桥直街800多户居民和43座重要台门建筑由此得以保存。
  “老地名在,就能把家找到,回乡的路就找到了。”绍兴市古城保护利用专家屠剑虹说,绍兴城至今沿用的宋代以来的老地名就有100多个,比如府横桥、司狱使前、香粉弄、投醪河等。
  将居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生活的怀念结合起来,既能跟上城市发展步伐,也能守住乡愁文化的根。
  绍兴2019年就确立了“古城保护日”,成立历史文化名城管理保护办公室;落实保护资金,土拍资金的5%用于古城保护;建立一支本土专家和国内外知名专家相结合的保护团队……
  古城今韵荡漾开来,人们在绍兴一抒乡愁。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胡华良说,绍兴近年着力激发“古城热”“国风热”,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助力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

文化认同深沉隽永

“让更多人愿意把酒杯里的葡萄酒换成黄酒。”95后青年、周清(绍兴)黄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华剑,祖籍绍兴、上海长大、海外留学,认定有深厚文化加持的绍兴黄酒可以做大做强,便决定返乡创业。
  黄酒,源于中国酿造,且以绍兴黄酒最为经典。绍兴近年大力推进黄酒历史经典产业振兴,全面加强保护、传承、创新、规范、发展与推广。
  中国人对故乡故土的眷念,背后是一份深沉隽永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并生发出亘古绵长的家国情怀。
  今天在绍兴,陆游、徐锡麟、秋瑾、鲁迅等故里旧居有着妥善保存,他们的名字被命名中小学校,其爱国精神也得以大力弘扬。
  乡愁既是回望,也为展望和更好的出发。植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绍兴不断汲取向前的精神动力。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终成霸业的故事激励后人,也在绍兴生发出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胆剑精神”。今天的绍兴,正在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
  鲁迅与雨果、托尔斯泰、泰戈尔、但丁等世界文坛巨匠跨越时空的“对话”,引起国内外文学青年广泛关注,影响受众约百万人次……2014年以来,绍兴创新组织的“大师对话”活动已经举办了十一届。
  将浓浓的乡愁,化作建设家乡的行动——中国人回馈桑梓的情结,在绍兴有着生动注脚。
  绍兴已连续14年举办“名士之乡”人才大会,连续9年举办中国·绍兴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并举办世界女科学家大会、国际先进制造青年科学家大会等,支撑当地经济增速近年持续领跑浙江全省。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