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图片>

新春走基层|唯有牡丹真国色 年宵花“顶流”就有它

2025-01-23 09:19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济南1月22日电(记者叶婧)“想要春节期间在家欣赏牡丹花的家人们,直接买原盆原土发货的这款,新手友好……”直播间里,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王桥村花农王东方正卖力介绍,他身旁冠幅达两人宽的牡丹含苞待放。

“临近春节,再加上热播电视剧带动,咨询购买我们菏泽牡丹的消费者比往年同期多了一倍。”王东方说,他现在每天直播约5小时,一场直播销售100盆至200盆牡丹,销售额超过3万元,“唯有牡丹真国色,年宵花‘顶流’必须有它。”

菏泽牡丹栽培已有1000多年历史。目前,当地拥有观赏牡丹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品种,是重要的牡丹生产、出口和观赏基地。

牡丹区花农在温室大棚管理催花牡丹。新华社发

本该在春日盛放的牡丹,为何能走进春节消费市场?“自然是离不开牡丹催花技术的帮忙。”牡丹区牡丹产业协会秘书长赵文双说,这一技术是通过自然气候和人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让牡丹在非自然季节绽放,以满足市场对全年花期的需求。

据史料记载,其实早在唐代,人们就利用牡丹的习性,将其置于土窑,四周以火烘,促使其提前开花,时称“薰花”“烘花”“烤花”“堂花”等。

至今,菏泽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花农,仍称催花为“薰花”。“‘薰花’讲究火候,温度高了提前开花,温度低了又开不了花。”今年77岁的花农赵孝庆介绍,20世纪70年代当地花农就开始通过烧土窑加温,尝试让牡丹在冬季开花。到了20世纪90年代,催花技术已较为成熟,大家开始建温室催花。

“在自然环境下培育的牡丹,售价为几十元。而通过装盆和反季节催花,牡丹的身价能攀升数倍,极大提升了经济效益,能够实实在在为花农增收。”赵文双说。

一枝牡丹,多重变革。如今,在地源供热、电脑控温和新型联动温室大棚等现代农业设施帮助下,花农持续提高、更新催花技术,菏泽牡丹已实现“花开随人意”,即便寒冬腊月也能闻到醉人花香。

室外寒气逼人,一座座催花牡丹智能大棚里却暖意融融。“现在棚内温度19摄氏度,你看牡丹都‘咧嘴’了。”菏泽市诚美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洪勇指着棚里的温度计说,合作社基地的每一座催花大棚里,都有两台大功率温室专用热泵。科学控温、控湿、调节光照为催花牡丹营造类似春天的生长环境,催开的牡丹花更大、色更艳。

牡丹区花农在温室大棚内直播销售催花牡丹。新华社发

手握娇艳的催花牡丹,像王东方这样的年轻花农将目光放在了网络销售上。近年来,电商直播成为催花牡丹的主要销售渠道。目前,仅牡丹区就有1.2万余家线上牡丹经营商户,今年超过七成的催花牡丹通过线上销售。

花灯耀旧岁,牡丹映新年。菏泽市绿美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文起说,菏泽牡丹以花大、型美、色艳著称,今年他培育了近20万盆催花牡丹,电商直播是主要销售渠道,如今销售已近尾声。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