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重庆:聚焦“三增” 加速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2025-01-22 09:19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1月16日召开的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为2025年“三农”工作定下基调,明确要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的“三增”目标,全力加速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重庆乡村发展规划出清晰路径。

产业发展是推动农业增效的关键。重庆利用自身独特的山地条件,依山就势克服规模化难题,围绕本地特色农产品,实施四大战略。市农业农村委着力构建“3+6+X”产业集群和10条百亿级生态产业链,同时大力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头羊计划”助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打造“爆款”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巫山县在脆李、恋橙、魔芋加工上持续发力,延长产业链;城口县聚焦中药材、老腊肉等产业,强化链条、填补空白,推动产业标准化发展。

农村要充满活力,既要“塑形”又要“铸魂”。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从硬件建设和文化塑造两方面入手。在硬件上,加强县域规划统筹,顺应城乡人口变化趋势,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发展,为城乡一体化打基础。推进五大工程,计划今年新建2000多个达标村,提高和美乡村的覆盖范围。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解决农民生活难题,打造现代化乡村生活场景。南川区的“178环线”模式成效显著,串联镇村、改善环境、推动产业融合、完善乡村治理。北碚区深挖乡村文化,打造“村字头IP”,筹建博物馆,增添乡村文化魅力。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为此,重庆采取了多项措施。强化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创新“订单+分红”“入股+收益”等模式,让农民从产业发展中获利。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富民产业,推动家庭农场、民宿经济发展,扩大以工代赈规模,为农民创造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黔江区积极探索,引入大型养殖、种植项目,创新利益联结模式;建设食品加工体系,打造品牌,带动就业;深化改革,激活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为全市农民增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粮食安全是农业的根基,巴渝粮仓建设不容有失。在去年取得丰收的基础上,今年重庆计划在渝西、龙溪河流域建设多个示范区,稳定粮食和油料的种植面积与产量,确保重要农产品的供应稳定。严格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高标准推进农田建设,让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稳。

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同样关键。今年是关键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重庆强化防止返贫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监测和帮扶。通过“四个一批”策略,盘活帮扶产业,财政资金向产业发展倾斜。开展就业攻坚行动,提升脱贫人口的技能水平,提供更多就业服务,确保脱贫成果稳固,顺利衔接乡村振兴。

重庆全面深化城乡融合改革,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从五个方面发力:推动产业融合,培育强县强镇富村,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延长土地承包期,完善用地机制;通过“四进三回”行动,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流向农村;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加强农村资产监管;实施“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库区发展。这些举措将打破城乡壁垒,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城乡融合迈向新高度。

2025年,重庆“三农”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在政策推动下,巴渝乡村必将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的道路上大步前进,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筑牢根基。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