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乡村振兴在行动|内蒙古包头:传统农业有了“智慧范儿”

2025-01-16 09:45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9日电(郝芳芳 苗雨蔚)隆冬时节,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一村果路农业葡萄种植基地,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

基地温室里,水肥、光照、温度、湿度等生长要素,全部由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控制,灌溉、施肥、通风、光照、保暖已形成一套智能化种植新模式,不仅实现一年四季都是收获季,还提升了效益。

这里种植的葡萄个头大、口感好、产量高,秘诀在于有一套集水肥一体、二氧化碳气肥、智能温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种植管控系统。

基地技术总监穆相华介绍,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了对基地180余栋大棚的智能全链监控。通过一部手机,可以实时观察和控制基地内所有大棚水处理、水肥一体化、喷淋、开放风、棉被等7个系统的运转情况,基地还将引入无人植保机飞防巡视。

“智慧农业的核心优势在于依托互联网构建‘农业大脑’,以云上数据指挥地面生产,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穆相华说。

沙尔沁种植的葡萄久负盛名。东河区农牧局副局长郭春晖说,2025年,计划将沙尔沁一村设施农业葡萄种植面积增加至2000亩左右,引导周边农户在龙头企业和村合作社共同带动下,规模化种植葡萄,让沙尔沁成为名副其实的“葡萄之乡”。

走进正在建设中的土右旗草莓智慧化温室生产示范基地,一个农业4.0植物工厂呼之欲出。

生产基地采用七层立体种植体系,节肥率90%,节水率可达95%;相较于传统农业,植物工厂占地面积少、生产周期短,借助周年连续生产、作物生长周期缩短,以及茬次增加等技术,亩产可提高10-20倍。在这里,草莓从培育种苗、种植、开花授粉,到结果、测糖、收集,再到分拣称重、包装出厂,都被精准调控、统一管理,达到种植全周期最优生长。

项目负责人葛浩康介绍,植物工厂通过营造全封闭、洁净的种植空间,采用草莓专用光谱,从源头杜绝病虫害干扰和环境污染。

该项目全部建成后,草莓年产量将达到77吨、草莓苗年产量135万株,配套的球幕影院、美食一条街预计年接待游客人数可达25万人次,实现年营收约4300万元。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让包头市智慧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包头市农牧局四级调研员王春梅介绍,近年来,包头市加快推进农牧业数字化转型,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组织实施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行动,目前已建成智慧设施农业示范基地31个。

包头市将持续因地制宜建设多样化智慧农业基地,通过引进物联网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智能操作系统,广泛应用水肥一体化、膜下自动滴灌、温光控自动化、生产信息采集自动化和追溯体系自动化等技术应用,提升全市设施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自动化水平。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