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小城玻璃“卖”响全球

2025-01-09 09:2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山西祁县的玻璃器皿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42岁的闫智俊手握一根空心钢管,边转动边往钢管里吹气,另一头的玻璃溶液渐渐膨胀成一个杯体形状。随后,他迅速将半成品递给身边的工友,20多道工序后,一个人工吹制的玻璃酒杯完成了。
  这样的场景,在祁县大大小小的玻璃器皿车间里每天都在反复上演。过去几十年,祁县玻璃器皿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走过散乱粗放的初级阶段,也历经大浪淘沙的市场洗礼。不管如何变化,闫智俊这位山西喜尊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大师傅,始终不曾放下这门老手艺,终于等来了“华丽转身”。他在城里买了110平方米的楼房,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妻子也是一名玻璃器皿大师傅,收入不比他低多少。
  “以前我的工资不高,现在一天工资有300多元。”闫智俊说,“以前吹玻璃靠烧煤,又脏又累,挣钱又少,让人看不起,现在好了,很多人都羡慕我。”
  对闫智俊来说,吹玻璃改变的是一个家庭的生活。但对1984年出生的张文磊来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创业舞台。这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也是以玻璃工人起家,从上料的小工一路干到大师傅、生产副总,2017年辞职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
  “2023年我又新添了一条生产线,2024年产值预计能达到6000多万元。”张文磊说,像他这样辞职创业、迅速发展的例子,在祁县并不少见。
  离张文磊的工厂不远,一家2023年建成投产的玻璃器皿厂正在加紧完成海外订单。这家工厂的老板叫王康,2021年靠跑销售积累的1500万元开了第一家玻璃器皿厂,仅仅2年时间就建起了新厂。“这两年,全县增加投入和开办新工厂的,我知道的就有11家。”他说。
  在祁县工信局副局长史学红看来,一个个富起来的家庭,一条条新添设的生产线,一座座新投产的工厂,都是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发展活力的生动写照。她脱口而出一组数字:祁县玻璃器皿已出口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营出口企业39家,两年内增加了11家。
  在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是一门传统工艺,有记载的历史已有100多年,民间流传有300多年。当年,晋商开辟“万里茶道”到国外经商,返乡时把这门古老技艺带回祁县。几个世纪后,他们的后代将曾经的“舶来品”卖到了全球。
  如今,昔日传统行业已跟上现代步伐。即便是在标准严苛的欧美市场,祁县玻璃器皿也站稳了脚跟,跻身高端市场,与宜家等著名商超保持长期稳定合作。
  在一个展厅里,一名企业负责人拿起一只精美的高脚杯告诉记者,别看设计简单,在欧美能卖到2000元人民币。
  对于这种变化,祁县工信局局长马勇颇感自豪。他说,以前祁县玻璃器皿卖出去,没人愿说产自哪里,现在客商们都主动在包装上打上“祁县”字样,用市场认可度投了祁县发展的赞同票。
  祁县玻璃器皿企业56户、上下游企业230家,24.9万人口中有3万人从事相关工作,被称为“中国玻璃器皿之都”。这是一种赞誉,更是一个经得起市场检验的“金字招牌”。
  这背后,是祁县“从上数量到要质量、从接订单到闯市场、从做产品到做品牌”的观念之变,是一系列立足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数、质“加减法”——
  全县玻璃器皿生产企业从最多时200多户缩减到56户;当地开设玻璃器皿产业职业教育,财政资金补贴企业参加A类展会;全县玻璃器皿行业2024年前三季度产值22.34亿元,同比增长约7.9%,外贸出口同比增长44.29%……
  山西大华玻璃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文胜对此感受颇深。20多年前,他第一次参加广交会时,大华只争取到1个半展位,还是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2023年广交会,大华有16个展位,是玻璃器皿展区主通道最好的位置。
  “是市场改变了大华的经营,观念改变则重塑了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发展。”梁文胜说,这几年祁县玻璃器皿企业组团走出去,几乎跑遍了国内外所有知名展会,县里牵头到大城市开推介会,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订单更多了,祁县玻璃器皿的品牌也叫响了。
  2023年,王康坐在办公室里就等到了一批订单。一名俄罗斯客商带着翻译来到祁县,直接走进各家玻璃器皿厂寻找产品,最终在他的展厅里找到了满意的设计,送上10万美元订单。
  “要不是祁县玻璃器皿名声在外,不会有这笔订单。”王康说。
  有作为,有地位。2019年,国家玻璃器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祁县,已经制定并发布26项团体标准,每年都收到大量从全国各地寄来的玻璃器皿待检样品。中心主任杨子青说,国家级质检中心设在一个县里,这种情况十分罕见,这意味着祁县有了话语权。
  数据显示,祁县生产了全国60%以上的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其中70%出口到国外,每年我国出口海外的高脚杯80%都产自这个古称“昭馀”的地方。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