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智慧农业与文旅创意,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2025-01-02 10:25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产教融合,作为新时代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正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据2023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AMO视角下广东省校企产教融合动力耦合机制研究”成果显示,通过深化产业与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教育质量,还能够为乡村地区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产教融合也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新的路径。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生们能够更早地接触市场,了解行业需求,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这样,既解决了乡村地区人才短缺的问题,又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产教融合赋能,正助推着乡村振兴与大学生就业的双赢局面,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产教融合是一种将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壁垒,实现了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产教融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紧密性,产业与教育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二是互动性,教育过程与产业实践相互交融,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实践能力;三是创新性,产教融合鼓励创新思维,推动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产教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教育质量,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共赢发展。

乡村的实践舞台正悄然上演着产教融合的新篇章,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更在实践中生动诠释了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为乡村振兴的探索之路提供了宝贵注脚。

智慧农业先锋队。河北某地农业示范村与河北农业大学的深度合作堪称典范,双方携手创设的 “智慧农业创新班”,果敢打破传统教学的禁锢枷锁,将教学场景从教室无缝延展至广袤无垠的田间地头。在资深教授的悉心引领下,学生们如饥似渴地探秘无人机植保、智能温室操控等前沿农业技术领域。每逢假期,全班学生更是踊跃扎根乡村,将所学理论知识精准落地实操,运用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土壤墒情,远程操控灌溉与施肥系统,实现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智能化、精细化调控。这般不懈努力换来的是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双跃升,不仅让村民尽享丰收喜悦,更吸引众多毕业生留村,华丽转身为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凭借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积极吸引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拓展农资供应、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催生大量辐射周边的就业岗位,为乡村经济注入内生循环的蓬勃动力。

文旅创意引擎。湘西深山之中,隐匿着诸多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古老苗寨,往昔岁月里,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期尘封,鲜为人知。当地高校旅游学院敏锐捕捉到这一潜在机遇,果断组织师生深入苗寨腹地,深挖非遗、民俗文化宝藏。凭借专业的知识体系与天马行空的创意灵感,量身定制出民俗节庆、特色民宿集群等一系列独具匠心的策划方案。学生们将苗寨视作毕业设计的理想“试验田”,在此反复打磨创意、试炼运营策略。毕业后,部分学生怀揣创业梦想,凭借积累的经验自主运营起充满苗韵风情的特色民宿;另一部分则凭借专业优势入职景区,成为核心策划骨干。苗寨借此东风,旅游热度直线飙升,餐饮、手工艺等周边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生动演绎出大学生创业梦想与乡村文旅产业振兴协同共赢的精彩篇章。

民宿课堂新范式。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大胆革新传统学制,开创性地增设冬季第三学期,将课堂径直搬到民宿产业一线。学生们满怀热忱地投身民宿运营全流程,从客房服务的细致入微、客户关系管理的贴心周到,到民宿品牌营销的创意策划、主题活动的精心筹备,均深度参与其中。学校教师与民宿资深从业者强强联合,组成专业授课团队,在学生遭遇难题时即刻现身,精准答疑解惑、亲授实操技巧。置身于真实商业场景的沉浸式历练,促使学生专业技能与市场洞察能力同步跃升。毕业后,不少学生凭借扎实功底,或是毅然返乡盘活自家民宿,或是积极投身乡村民宿集群的规模化打造,为三亚乡村旅游注入青春洋溢的创意元素与专业规范的服务理念,推动民宿品质迭代升级,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乡村就业岗位激增与经济收入稳步攀升。

产教融合为乡村振兴添翼助力,同时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路径。通过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对接,既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升级发展,又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和就业机会,实现了乡村振兴与大学生就业的双赢局面。

塑造乡村就业“引力场”。一是政策强磁聚合力:政府在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这一宏大叙事中,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引领者与推动者角色,需精心谋划、系统施策,出台全方位、多层次的扶持政策,汇聚成强大政策合力。应设立大学生投身乡村产教融合专项补贴,细致涵盖住房津贴、生活补助、创业启动资金等关键类目,切实缓解学生投身乡村的经济压力,为其免除后顾之忧;针对积极吸纳学生实习实训的乡村企业,应当给予力度可观的税收返还、财政补贴等优惠举措,充分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热情与积极性;还需匠心构筑乡村振兴人才荣誉体系,通过授予荣誉称号、开辟晋升绿色通道等方式,全方位增强大学生投身乡村工作的职业荣誉感与乡土归属感,激励他们扎根乡村、建功立业。二是产业升级筑巢引凤:产教融合绝非孤立存在,其应成为乡村产业升级的强效 “催化剂”,深度驱动乡村产业向精细化、特色化、智能化的高阶方向蝶变升级。在此过程中,要精准催生一系列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兴岗位,诸如农产品溯源分析师、乡村数字营销专员、乡土文创设计师等,凭借丰富多元且极具前瞻性的职业选择,打造魅力十足的乡村就业 “引力场”,吸引广大大学生告别城市喧嚣,欣然投身乡村产业这片充满希望的广阔天地,开启别具一格的精彩职业生涯。

推动教育革新:打造适合乡村就业的人才摇篮。一是课程定制化:高校肩负着为乡村振兴输送适配人才的重任,亟待打破传统课程设置的固有藩篱,围绕乡村产业关键环节匠心独运地定制课程体系。应开设诸如 “乡村电商供应链管理”“乡土建筑数字化修复技术”“乡村生态旅游规划” 等紧贴乡村实际、高度实用的特色课程,诚挚邀请乡村企业家、非遗传承人、能工巧匠等业界精英走进课堂,分享一线实战经验,确保知识传授紧密贴合乡村生产生活实际,为学生铺就通往乡村就业的坚实知识通途。二是实践育人常态化:构建长效稳固的 “乡村实训学年制” 势在必行,强制要求涉农专业学生至少投入一学年的时间扎根乡村,开展深度实践。高校教师需全程驻点督导,将学业考核与乡村实践成果深度绑定,促使学生沉浸式融入乡村产业运作全流程,在摸爬滚打中练就过硬实操本领,真正成长为乡村振兴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助力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与职业引导并行。一是乡村职涯启蒙:高校应秉持前瞻思维,前置乡村就业创业启蒙教育,自大一新生踏入校园伊始,便系统植入相关课程与丰富多元的下乡调研活动。引领学生亲身体验乡村发展变迁,近距离目睹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深度消弭认知偏见,早早在学生心田种下投身乡村的希望种子,为毕业求职筑牢方向根基,从源头上预防慢就业心态滋生蔓延。二是心理帮扶续航:聚焦选择乡村就业却遭遇挫折的学生群体,高校需联合乡村心理咨询室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援助平台,提供一对一深度心理辅导。借助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悉心引导,助力学生排解工作压力、校准心理落差,在乡村复杂工作环境中稳住心态,重拾信心,坚定不移地长期扎根乡村,续写奋斗篇章。

提升教师产教融合意愿:关键驱动与保障机制。高校教师作为产教融合实践链条中的关键驱动者,其参与意愿的高低直接关乎这一创新模式能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方面,亟待完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教学成果奖励,对那些踊跃投身产教融合、助力乡村人才培育的教师给予丰厚物质奖励,并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充分认可其额外付出与卓越贡献;同时,搭建教师乡村实践进修平台,选派教师深入乡村一线开展调研学习,更新知识储备,反哺教学内容,使其教学与乡村实际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切实减轻教师行政负担,精简冗余流程,让教师得以从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有充沛精力投入产教融合项目设计与实施。此外,保障教师在乡村实践期间的科研、教学权益不受损,维持其职业发展连贯性,如此方能全方位调动教师积极性,为产教融合注入源源不断的教育智慧与专业力量。

产教融合长效推进:多方协同与动态优化。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与大学生就业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多方协同发力,构建长效动态优化机制。教育部门应联合农业、文旅等产业部门,定期研讨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紧跟乡村产业变迁步伐;行业协会需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汇聚企业需求反馈给院校,助力人才培养精准对焦;乡村基层组织则要全力配合,为学生与教师实践提供场地、生活保障等支持。同时,建立动态评估体系,依据乡村产业发展成效、大学生就业质量等指标,及时修正产教融合偏差,确保模式始终契合时代需求,持续释放活力,稳步迈向乡村全面振兴与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双赢愿景。各方应凝聚共识,持续投入,解锁更多发展潜能,让乡村成为大学生成就梦想的新主场,也让青春在乡土间绽放最绚丽光彩。

产教融合赋能之路,为乡村振兴与大学生就业双赢铺设了坚实基础。通过政策的精心引导与产业的深度升级,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更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看到了大学生与乡村的深度融合,看到了知识与实践的碰撞火花,更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机遇,共同书写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与大学生就业双赢的新篇章。(项目:2023GXJK632)

(作者:杨兆文,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责任编辑:殷晓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