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全年粮食收购预计达8400亿斤左右——做好粮食流通大文章

2024-12-30 09:19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原标题:全年粮食收购预计达8400亿斤左右——做好粮食流通大文章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今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库存充裕、供应充足,市场调控有力,“中国饭碗”端得更牢。在稳产基础上,新的一年,要把握关键、精准发力,做好粮食流通这篇大文章。

推动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收购是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做好粮食收购,能够助力农民把“好收成”转化为“好收入”,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表示,要统筹做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塔哈镇大哈柏村,种粮大户万永江今年种了近900亩玉米,平均亩产1600多斤,比去年提高300斤。万永江说,玉米以每吨2060元的价格卖给当地一家中储粮直属库,售粮款及时打到了自己账户上。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年粮食收购量保持在较高水平,预计达到8400亿斤左右。新季秋粮收购进度快、购销活、库存增。截至目前,已累计收购新季秋粮超3700亿斤,较上年同期快10%左右。南方地区中晚稻收购已接近尾声,东北和华北地区玉米收购进入春节前农户售粮高峰。

据介绍,今年政策性收购切实发挥了兜底线、稳预期作用。夏粮收购期间,小麦价格保持在最低收购价格以上,未启动托市收购。中晚稻上市以来,先后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和安徽4省份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共布设收储库点228个,总仓容1136万吨,目前已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100多亿斤,较好满足了农民售粮需求,稳定了市场预期。

中储粮集团公司等涉粮央企、地方粮食骨干企业主动服务调控政策,充分发挥仓容、资金、渠道、人才、管理等多方优势,增强市场购销活力,带动形成多元主体踊跃入市的良好局面。“我们公司主要依托梨树县优质玉米资源,从事酒精加工,年加工玉米100万吨,目前已收购玉米30万吨。”吉林新天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宪歧说,带动周边农民就近就地销售玉米,节省运费,每吨玉米能多卖30元至40元。

助力产粮大县向强县转型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产粮大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强调要壮大县域经济。刘焕鑫表示,要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推动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增强内生动力。产粮大县应依托当地粮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推动县域内产业要素围绕粮食产业链集聚,形成区域内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局面,推进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发展。

安徽省阜南县在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探索了一条新路。阜南县委书记李云川介绍,该县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引进中化农业、滨州中裕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推动小麦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完成优质小麦示范种植—规模化种植—就地加工转化“三步走”,粮食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把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留在了县域。

据了解,阜南发展壮大粮食产业的经验做法,已被借鉴复制推广到全国415个县,发展优质粮食订单1000多万亩,在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得实惠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刘焕鑫表示,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将工作重心下沉到县,依托当地粮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完善配套功能和体系,引导优质龙头企业集聚,推动科技研发、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主体向园区集中,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集聚,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带动提升区域内产业发展整体水平,真正把粮食产业发展成为强县、富农的重要产业。

健全粮食节约长效机制

粮食节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举措。刘焕鑫表示,在做优粮食生产增量的同时,要统筹管理好粮食存量。健全粮食产后节约长效机制,开展粮食产后节约行动,聚焦关键节点进行系统治理。

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多措并举、协同联动,推动产后节约取得积极成效。累计为全国农户配置科学储粮装具近1000万套,建成55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清理、烘干等服务,农户储粮损失率已降至3%左右。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国有粮库周期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加快现代粮食物流运输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设施设备,实行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粮食运输损失率基本控制在3‰以内。引导粮食适度加工,启动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

构建标准体系是推进节粮减损的有力举措。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围绕节粮减损、绿色优储、适度加工等,制修订一批重要标准,基本建立了覆盖粮食全产业链的节粮减损标准体系,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标准支撑。先后修订《玉米》《小麦》《稻谷》《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行业标准《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规程》《散粮集装箱装卸作业操作规程》,减少了储存、运输环节损失损耗。

“十四五”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着力完善节粮减损制度体系,印发《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方案》《关于加强粮食节约减损工作的指导意见》,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原粮运输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等文件。同时,将节粮减损工作情况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依法管粮治粮节粮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刘焕鑫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切实管用的粮食节约长效机制。(记者 刘慧)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