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珠源大地铺展和美画卷——云南曲靖市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观察

2024-12-25 09:40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一段时间,家住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文兴乡阿多卡村的海书芬和正忙着给新房子装修收尾,她要赶在春节前把父母接回来。新房子是海书芬和兄弟姊妹几个凑钱,把父母的老房子拆了重盖的。房子采用的是村里统一的设计样式,大方又美观。

这两年,村里已经建了不少这样的新房,如今是既见新房,又见新村。沿着并不宽敞的村道漫步,每处都有别致的景观。这些景观用地,基本都是村民主动腾让出来,有的以前建有旱厕,有的以前堆放柴草杂物。

村党总支书记刘忠勇坦言,能有这样的变化,不仅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提升,更重要的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乡村见到了成效。群众为了村庄的发展,心劲儿、干劲儿都聚到了一起。

阿多卡村的变化像是乡村振兴浪潮中的一滴水,不仅折射出云南乡村的发展与进步,更是曲靖市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体实践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曲靖市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既吸收“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又结合地方实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11533”工作模式,即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坚持规划引领乡村建设,健全统筹调度、暗访监督、竞争性观摩等五项机制,建立“干净整洁型”“规范有序型”“美丽宜居型”三档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标准,激发农民主体、乡村资源、社会力量三方动能。这套工作模式,以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为统领,目的之一就是为琐碎的具体工作提供强大的保障。

踏足曲靖,这个珠江源头的山水之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一切在乡村之间更为深刻。观人居环境、乡村风貌,访农民群众、基层干部,谈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从言语间、于细微处,见证“千万工程”经验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农民可感可及、获得实惠。

规划引领乡村建设如何既落地又见效?

记者观察:曲靖坚持全市一盘棋规划,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统筹衔接乡村基础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体系等各专项规划,整合各类资源力量,将一张蓝图绘到底,让农民满意,让乡村美丽

中国乡村,千差万别,曲靖亦如此。

最近几年,曲靖市在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是虽然有规划却难落地,有的是农民有意愿建房却没地可建,有的是村庄发展没有方向……归根到底还是一些乡村规划不实用,没有落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曲靖市在已编制完成村庄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县、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上位规划确定的底线管控、约束指标、用途管制等内容优化完善,实施动态评估,提升成果质量,确保实用好用。

实用好用的规划,既结合村庄发展实际,统筹衔接乡村基础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体系等各专项规划,又融入了农民群众意见建议,更重要的是让农民群众能看得懂。目前,曲靖市1486个村庄规划全部完成编制和审批、备案。

在曲靖市沾益区,当地将村庄规划浓缩成了管理版自然村规划布局图、村民版自然村规划布局图和建筑风貌引导图“三张图”,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记者注意到,这“三张图”中尤其是村民版自然村规划布局图,结合实景航拍,清晰、简洁地标注了每个地块的性质及用途,哪些为基本农田,哪些不能建房,哪些需要按照程序批准后才能建房,哪些是预留用地,哪些是村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目了然。

沾益区菱角乡菱角村党总支书记李现友告诉记者:“原先村民对规划部门提供的村庄规划图都有一个共识,看不懂。大家都说图上画的那些东西就像‘蜘蛛网’。现在,大家看着新的图,眼见村里发生的变化,都拍手叫好。”

有了实用好用的村庄规划,还要一点一点地将规划变成现实,并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不足,再调整,再优化。

走进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兴龙村亮子村民小组,人居环境整治虽然还有一些收尾工程正在进行,但也掩盖不住乡村的魅力。兴龙村党总支书记顾朝孔说:“这几年每到节庆,小组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很多,有舞龙舞狮、‘村晚’等,但活动场所太有限了。”

为满足村民需求,兴龙村及时做出调整,腾挪出了“百姓大舞台”建设用地。现在,这个大舞台正在建设之中。

在麒麟区潇湘街道潇湘村小碌碑村民小组,按照村庄规划与特色产业发展实际,村里果断对以往园地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并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引进了深圳光筑集团十里莓园公司打造农业数字化现代蓝莓产业园。小碌碑村民小组小组长杨德才说,这个产业不仅能给集体带来收入,还能让村里人在家门口就业、稳定增收。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怎么立竿见影?

记者观察:曲靖市按照“干净整洁型”“规范有序型”“美丽宜居型”三档村庄分类标准,坚持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推动典型引领、示范带动,迭代升级,促进一时美向时时美、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

已是冬日,宣威市普立乡官寨村告别夏秋的喧闹,也渐渐平静了下来。村党总支书记李志国告诉记者,从2023年11月以来,村里接待的全国各地游客达13万人次。客从远方来,游的是山水风光,享的是乡村恬静。

背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尼珠河大峡谷,官寨村一直因为村庄环境等问题,留不住远道而来的游客。曲靖市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先导工程为官寨村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村内道路硬化,卫生厕所改造,污水管网铺设,垃圾收集转运,牲畜养殖出村,村庄绿化美化……再加上游客接待中心、酒吧、民宿、餐饮服务楼、会议培训室等,一番改造完,李志国算了笔账,总投资2000万元。

如今,村民已经从村庄的改变中受益。村里的酒吧就是用张仕勇兄弟俩闲置的老房子改造出来的,每年都能拿到固定的房租。不少村民跟随村里的发展脚步,把自家的空房间也改造成了民宿,持续稳定增收不成问题。

不过,在整个曲靖市并非所有的村庄有官寨村一样的优势资源与有利条件。更多的村庄,尤其是山区的自然村、村民小组,可行的是动员群众参与,花小钱办大事,目标更契合实际,就是保持干净整洁、规范有序。

对此,曲靖市按照“有村庄规划、有卫生厕所、有绿化美化、有管护机制,无裸露垃圾、无黑臭污水、无乱堆乱放、无残垣断壁”的“四有四无”自然村环境整治底线要求,全覆盖对14515个自然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达标考核,彻底扭转村庄环境“脏乱差”局面,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麒麟区沿江街道新圩社区三组,积极发动群众清理草堆、柴堆、粪堆,种植花草树木,并将村口的90余个坟墓迁到山上的公墓园,腾出来的地方建成小花园。现如今,在村庄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的装点下,也别有一番韵味。

有典型引领、示范带动,还有迭代升级的空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需要一步一步地走,要久久为功,要管长远。

为此,曲靖市在2021年就出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星级创评标准,按照一星村“七有”、二星村“七要”、三星村“七好”,细化了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改建、长效管护等评价指标,建立“标准明确、达标授牌、分级管理、动态调整”的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管理机制。

2024年,曲靖市又制定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分类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通知,在星级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基础设施、农民增收、集体经济、乡风文明等评价指标,推动村庄环境由“颜值”到“气质”、由“面子”到“里子”的整体蜕变。

实现乡村价值转化,各方主体该如何参与?

记者观察:曲靖市持续激活农民主体、乡村资源、社会力量“三方动能”,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良性互促,在资源开发、要素保障、制度供给等方面积极创新实践,将乡村的内在价值转化为发展动力

乡村进步,乡村发展,关联的要素有许许多多,这些要素既是乡村内在价值呈现的载体,也是能否实现乡村价值向发展动力转化的关键。

农民是乡村的主体。在乡村发展中,曲靖市把激活农民主体促发展摆在第一位,让农民成为决策主体、建设主体和收益主体,全程参与乡村的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参与村内道路、污水管网、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等建设,以实际行动为美丽乡村建设献智出力。

陈道福是宣威市宝山镇树打箐村人。说起村里这几年的发展与变化,陈道福的话能装满一箩筐。“你看我这间茶室,你知道原来是什么地儿吗?”陈道福对记者说,“这原来是我家的猪圈,村里人都动起来改善居住环境,咱也不能光看。”

十里桃花源,百年树打箐。村口的这句标语,勾起了许多人对乡村的向往。现在,村里建起了森林球场、老百姓电影放映中心、三味书屋、雏鹰画坊等公共文化场所;增添了共享农场、特色民俗、拓展基地、露营基地等乡村业态,让原本闲置的老房子、集体地都活起来。2024年以来,树打箐已接待游客4万人以上。

宝山镇人居办主任王强告诉记者,按目前布局的业态,每年可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28万元,创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

乡村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几年,曲靖市全力摸清当地乡村土地等闲置资源资产底数,把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组织起来,优先向具有发展条件的乡村输送,鼓励发展创意农业、生态旅游、乡村养老等新业态,并完善利益共享、增值、分配机制,让农民真正共享发展红利。

曲靖市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陶汝平表示:“我们在资源开发、要素保障、制度供给等方面大胆创新,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动能,促进了乡村特色产业多元融合发展,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使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源泉。”

当然,乡村前行的道路上,还要善于发挥社会力量在资金技术、产业规划、品牌运营等方面优势,通过构建政府投入引导、农民和村集体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机制,让灵活的社会力量为乡村发展打开另一扇窗。

前不久,“旅居云南”一词风行全国旅游圈。位于马龙区通泉街道杨官田社区的土瓜冲,这个原先仅十数名老人守望的小村庄,因“乡村旅居”一夜走红。得益于若谷文旅对村庄有效运营,如今,近至川渝,远至北上广甚至国外的旅居客相继入住土瓜冲。而在离土瓜冲50多公里之外的马龙区月望乡水箐村,来自东北的旅居客杨阿玲已经转变成了创业人。她说,她要把茶文化与乡村文化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的人旅居水箐。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