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固阳:“金黄经济”引领乡村蝶变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内蒙古固阳:“金黄经济”引领乡村蝶变

2024-12-12 11:1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旱地变成了‘金黄田’,‘空心村’变成了热闹村。”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红泥井村的村支书董建军左手拿着金色葵花,右手指着正在流水线加工的黄芪,乐开了花,“这一‘金’一‘黄’,让我们村变了样。”
  “去年黄芪亩均收入1000元左右,今年接近3000元。”董建军说,村里就地对黄芪进行精深加工,新建的恒温仓储库房实现反季错峰销售,提升了产品价格,同时错峰低价购入种苗进行储存,降低了种植成本。今年红泥井村种植黄芪2.5万亩,总产量达2.4万吨,实现收入约7500万元。
  红泥井村种植的3万亩葵花,在村里就能实现加工、仓储和交易。种植户赵龙将葵花运到村里的全自动流水线生产车间,饱满的葵花籽经过清理、筛选等工序后,分级打包,逐一装车……赵龙收获的15万斤葵花籽,为他带来了30多万元销售收入。在红泥井村的粮油交易综合市场,年葵花籽交易量超4万吨,交易额达2亿元。在红泥井村带动下,周边村庄在短短几年内葵花种植面积增加到8万亩。
  “农忙时节,我们千余人口的红泥井村雇工700多人。”董建军说,现在的红泥井村很是热闹,街上饭店、宾馆生意火爆,外来务工人员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每年在村里打工超过4个月。如今的繁荣景象,令人难以想象红泥井村也曾是贫困程度远近闻名的“空心村”。
  过去的红泥井村土地贫瘠、靠天吃饭,不少庄稼汉外出打工,村里越来越空落。红泥井村的贫困是曾经固阳县的缩影。近年来,固阳县根据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间长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葵花、黄芪等特色产业。
  “固阳县地处北纬41度,气候、环境、土壤条件都适宜种植葵花和黄芪。”固阳县农牧局副局长张彩霞介绍,固阳县将黄芪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投资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不断推动黄芪全产业发展,开发出黄芪酒品、药品、化妆品、食品等7个系列100余种单品。固阳县黄芪产业年产值由过去2亿元,到2023年实现6亿元,今年即将突破10亿元。
  在多年探索下,固阳县具备了较为先进的葵花和黄芪种植技术体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模式。2024年,固阳县葵花种植面积达到29.43万亩,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黄芪种植面积达到14.41万亩,比上年增加28.78%。
  在“金黄经济”带动下,固阳县的村集体经济增长迅速。2023年,固阳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达到4438万元,是2022年的2.62倍。
  “今年前三季度,固阳县村集体经营性收益达到4676.71万元,全年预计能够突破6000万元。”固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祥林介绍,在产业发展带动下,固阳县村级经济组织“造血功能”显著增强,乡村正在迎来蝶变。
  “我们今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59.3万元,其中一‘金’一‘黄’相关产业带来收入近30万元。”董建军说,红泥井村明年计划继续投资购买黄芪精深加工设备,产业链向药品加工等方向进一步延伸,让小乡村的“金黄经济”成色更足。

(记者贺书琛)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责任编辑:杨霄霄】
无障碍
返回顶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