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擦亮三湘农业“新名片”
新华社长沙11月26日电(记者谢奔 尤立)数智技术焕发古老蚕丝产业的新活力,分子育种推动辣椒良种快速“上新”,“良种良养良销”新模式让优质鱼端上餐桌……记者日前在湖南多家企业、科研院所采访发现,前沿科技成果的深度应用,让三湘大地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品质更优、“名片”更亮。
“相比传统养蚕模式,基于数智技术的工厂化养蚕效率可提升1000倍。”在位于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茧新科桑蚕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丽自豪地说。
湖南是蚕丝产业的传统优势区域之一。蚕茧是蚕丝产业的基础原料,而传统的“一家一户种桑养蚕”,效率、质量都难以跟得上产业发展新需求。看中这一产业转型机遇,中茧新科在浏阳投资建设产业园。
在中茧新科智慧养殖大数据中心,数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企业各个车间产线的运行状态,产能情况、环境参数、质量监测等信息尽收眼底。刘丽介绍,企业目前每天可下线超10吨蚕茧。
“我们还联合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持续攻关蚕品种选育、饲料配方优化、智能化饲养等关键技术。”刘丽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育种技术创新是攥紧“芯片”的关键。作为全国辣椒主产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辣椒种子供应中心,湖南的辣椒育种技术水平走在行业前列。
在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运用多种育种新技术,每年推出10余个新品种,配置辣椒新组合6000多个,比常规育种方式效率提升1倍多。
走进湘研种业生物育种技术中心,一排排单倍体辣椒植株在三色灯照射下茁壮生长。“得益于新的育种技术应用,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对接市场需求,实现辣椒种质资源的快速创制和性状的精准改良。”湘研种业副总经理缪武告诉记者。
目前,湘研种业登记的辣椒品种超过100个,“湘研55号”“软皮2307”等高品质、特色化辣椒品种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助力种植农户增产增收。
缪武表示,企业正推动育种技术向更先进的智能育种迈进。“我们已经研发出国内首款辣椒育种液相芯片,可对4000多份辣椒种质进行基因型鉴定,进而根据辣椒基因组设计育种,进一步提升育种效率。”
“鱼米之乡”湖南,水产养殖越来越有“科技范儿”。在位于湖南师范大学的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展示区的水缸里,一条条鱼儿正在畅游。
“你看,这是我们研发的‘合方鲫2号’新品种,肉质鲜美、抗病性强,正在规模化推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介绍。这位鱼类遗传育种研究专家,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地接续努力,在鱼类远缘杂交研究的理论、产品和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
刘少军说,除了研发新品种,团队还在推进“良种良养良销”一体化,在湖南、广东等地建立10余个鱼类育种及健康养殖基地,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同时积极开发特色鱼类加工产品,让更多老百姓“吃好鱼”。
“杂交水稻育种与应用技术稳居国际领先地位,耐盐碱水稻重大新品种创造每亩573.8公斤高产纪录……”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艳青说,湖南坚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农业科技创新活力涌动,2023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