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摘“星”创优 引领强村富民——河南息县推进“五星”支部创建走深走实
2024年4月,息县妇联机关党支部与陈棚乡张塘村党支部开展“支部联支部”活动,党员干部一起包饺子。 受访者供图
“一个村子能把人心聚齐,老百姓和睦相处,抱团发展产业,肯定有值得取经的地方。”11月初,记者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遇到了固始县风吹麦浪食品公司一行人来村里考察。像这样从各地来这里“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这几天,息县张陶乡刘楼村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的清洁家园行动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趁着农忙刚结束,正是清理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乱堆秸秆的好时机。”刘楼村党支部书记李鑫磊说,“大家一起干,干群关系更融洽了。”
弯柳树村、刘楼村有一项共同的荣誉——河南省“五星”党支部。自河南省2022年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以来,息县聚焦创建支部过硬星、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多点发力,强化党建基本功,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逐渐走深走实。2023年,全县共创成“五星”支部7个、“四星”支部49个、“三星”支部140个,摘“星”创优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五星”支部也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
“支部联支部”,凝聚组织合力
“拉出一看就懂、上手即干的任务清单,对每颗星的评定既设定高线标准,又划出底线要求,将创成产业兴旺星等4颗星作为获评支部过硬星的前提条件。”息县县委书记管保臣在主持召开全县基层党建重点工作推进会时,对“五星”支部创建作了重点安排。
记者了解到,息县以“支部联支部”活动为抓手,组织364个县直单位党支部到结对的村(社区)帮助开展创建工作,引导153名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参与所驻村的创建工作。
“驻村期间,我们两个党支部组织了多场学习交流活动,围绕党纪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培训、授课、分享,让清风正气入脑入心。”王文新自2022年10月从息县纪委监委被派驻到项店镇李楼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在建强村级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加强为民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职责上,做了很多具体工作。
“联建党支部到村后,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他们出思路,让村干部的眼界宽了,老百姓的钱包鼓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李楼村党支部书记李登华说,与县纪委机关第五党支部联建后,村里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和党纪学习教育,举办了饺子宴、防洪抗灾安全演练等,党员在“五星”支部创建中领任务、打头阵,打造廉政文化宣传矩阵村级示范点,为2024年创建支部过硬星做足了准备。
“支部联支部”活动开展以来,息县城乡党组织携手,把多方力量凝聚起来、把资源要素整合起来,引导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参与所驻村的“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共办项目614个,投入经费486万余元,惠及群众3.2万余户。
息县县委还将“支部联支部”活动纳入《息县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清单》,不断压实党委(党组)责任。息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东说:“‘支部联支部’活动充分发挥了县直机关和基层一线的优势,不断提高办实事能力,切实推动机关党组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好服务群众的优势。”
为了提升基层干部的创星本领,息县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培训全覆盖,通过抓实村(社区)自身学习,组织村(社区)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对“两委”干部进行创建知识培训,让人人都成为明白人。弯柳树村党支部书记汪学华参加完创建知识培训后深有感触:“现在我了解了‘五星’支部创建各项评分标准的变化和不容易达标的地方,更明确了接下来的工作应该往哪儿使劲。”
储备后备力量,建强队伍刚性
2023年,在广东珠海一家空调压缩机企业打工的蔡志梅回到弯柳树村,担任村“两委”班子里的环保主任。2024年8月,通过层层审核后,她被列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这么大的转变,源于汪学华打来的一通电话。“汪书记说,希望我能回来承担村‘两委’班子的一些工作。因为我打工之前加入过村义工团,对村里的情况比较熟悉,人缘也不错,再加上又是党员,我最后决定回来发展。”蔡志梅回忆。
日常工作中,蔡志梅主要负责“五星”支部中生态宜居星创建的相关内容,“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是个长期活儿,干不完。入冬前,我们几乎每周都要组织村里公益岗的村民进行一次清扫。虽然偶尔也会有村民不理解或者抱怨,但我相信,不管是谁,都愿意生活在干净的环境里。”蔡志梅说。
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是息县县委逐村强班子的重要举措,通过县级领导带队调研、包村干部深入走访,全面评估现任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精准分析储备人选,分类指导,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推荐名单科学合理。
蔡志梅担任环保主任后,弯柳树村连续两年创成生态宜居星。被确定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养对象后,蔡志梅的工作热情更高了,“得感谢党组织对我的信任,也给了我继续努力的动力。我要多加强学习,补上自己的短板,把本职工作做好,为弯柳树村连续创建‘五星’支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我们重点抓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就是为了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不高、发展思路不宽、工作能力不强、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高东在提到后备人才要严格把关时说,对初步人选,乡镇要召开党委会议进行逐一研究,并同步对各村“两委”班子进行中期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将各村分为好、中、弱(差)等类型,分类进行施策。
截至目前,全县324个村(农村社区)共物色后备力量初步人选583名,平均年龄33.6岁,大专以上学历的451名,占比超过77%,为村级组织蓄足了“源头活水”。
为扎实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除了培育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息县还选派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提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质量。李鑫磊就是被选派党员干部中的一员,2022年8月,他被选派到刘楼村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到岗后,李鑫磊用两年时间,带领刘楼村从工作落后村创建成“五星”村。“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我们必须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李鑫磊说。
“双绑”利益联结,提升产业韧性
走进刚刚建成的息县智慧农谷,在息县弱筋小麦产业园5G+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上,可以看到突出位置显示着基地面积6.1万亩、总产量2438万公斤的数据,各片区产量也一目了然。
近年来,息县着力打造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和弱筋小麦强县。李楼村一直有种植小麦的传统,但苦于品种不优、技术落后、销路不畅,收益很一般。村党支部结合县乡产业规划,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为依托,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息县宏升粮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流转村里土地,标准化种植优质弱筋小麦。李登华说:“我们选准优质弱筋小麦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采取订单销售的模式为贵州茅台酒厂供应原材料,这两年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村民抱团发展产业,规模化种植也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李楼村村民李双华告诉记者:“我平时还在宏升公司打些零工,干除草之类的活,每天工钱120元,算下来收入比过去强多了。”
在争创产业兴旺星的过程中,息县在村级建立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产业链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链主”带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李楼村党支部还积极对接宏升公司的发展需求,利用村集体土地建设了粮仓,为公司提供配套的生产经营和用工服务,促进专业化生产。通过收取租赁费,李楼村2024年集体经济收益预计可达30余万元,形成了村集体与龙头企业互促共赢的良性循环,在发展“一村一品”中壮大了集体经济。
与李楼村通过“双绑”机制发展产业不同,孙庙乡范楼村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特色农业。村里的息县千禾农场瓜蒌种植基地占地120余亩,带动范楼村26名村民在农闲时节务工增收。千禾农场负责人李晓飞说:“在瓜蒌种植、采摘、加工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用工,我们主要雇用附近的村民。他们离家近,也都愿意来,工资按天结算。”
息县千禾农场是范楼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良驻村期间招商引进的企业。他颇有感触地说:“创建‘五星’支部,发展产业是关键。我们村干部就是要做好‘店小二式’服务,想办法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拴住企业的‘心’。”
通过金融扶持、项目倾斜等优惠措施,息县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双绑”机制。高东介绍,为了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围绕培育“一村一品”,息县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户带入大市场。截至目前,参与绑定农户12550户、合作社12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
省委书记带头抓,五级书记齐上阵。2022年以来,河南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建立并完善“五星”支部创建相关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息县始终落实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创建工作走深走实。管保臣表示,息县将不断强化党建基本功,扛稳乡村振兴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积极行动、创新举措,不断推动“五星”支部创建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