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从“大饼铺”到“小笼包” 古镇焕发新活力

2024-11-06 09:31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网重庆11月5日电(欧阳虹云)在重庆市江津区的中山镇,一条古老的街道蜿蜒伸展,串联起300多家各具特色的作坊和店铺。这里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传承着数百年的和谐生活传统。中山镇,这个古老的小镇,几百年来一直在述说着人的故事。

如今,漫步在中山镇的老街,你会看到剃头铺的老师傅手法熟练地为顾客理发,打铁铺的铁匠挥舞着铁锤,火星四溅,针绣坊里的绣娘们巧手翻飞,酱料铺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老茶馆里茶香四溢,笑语盈盈。街坊邻居、南来北往的商贩、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交织出一幅热闹的生活画卷。

中山镇的发展,就像一位巧手的厨师,精心蒸制出一笼笼精致的小笼包,每一口都是满满的风味,而非无序扩张的大饼。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发展思路,不仅保留了中山镇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更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环境和更好的生活质量,让这个小镇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创建三个“场”,完善乡域公共服务

城,所以盛民也。

作为重庆30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之一,中山镇纳入重庆市住建委小城镇建设分类施策,“一深化三提升”主题,城镇建设不仅“见物”,更“见人”,不仅有高度,更有温度。

“现在,摊贩集中到市场里,停车有了专门的地方,晚上散步边溜达边看美景,住在镇上一点不比城区差!”居住在中山镇30年的老居民李阿姨发自内心地感叹。

此前,中山场镇以街为市、逢集必堵。2022年起,中山镇精准发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谋划推进了农贸市场和停车场、中山桥沿线景观修缮、新街公园园内连接路、场镇人居环境整治等建设。

中山镇在场镇中心位置打造了月亮坝农贸市场,室内建筑面积达822平方米,设有54个室内固定摊位、115个室外活动摊位,可满足各类农副产品定点销售。

楼下新建停车位24个的地下公共停车场,可以有效缓解人车混流和停车难,周围600余平方米的小广场也可满足居民休闲健身需要。

该批项目为摊主提供了便利,提升了周边环境,实现了群众购买有去处、商贩经营有场所、集镇街道有风景。

第一个标准化综合农贸市场、第一个规范化公共停车场、第一个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广场……随着场镇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场镇功能、品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中山场镇面貌焕新升级。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小城镇虽不是城镇化的主力军,却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指出,小城镇作为“上联城市、下接农村”的关键节点,既为乡村地域系统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又对乡村产业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

做强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促民增收

以“爱情天梯”故事闻名的中山镇,文化不仅是城镇的文脉与灵魂,更是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依托。

今年春节期间,中山镇“千米长宴”民俗文化活动上的“打盆上菜”绝活,让外地游客吴先生一家人记忆犹新。

七旬老人将9份热气腾腾的菜肴盛放在了一个长约2米、宽约0.2米的木托盆里,顶在头上,飞快地穿梭于席间,为大家上菜。

“当时他利落的身手赢得一片叫好声,吸引了更多游客坐下品尝。近万人同吃团年饭,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吴先生称,这次重游中山镇,是为了再次感受中山乃至江津的特色非遗文化及传统民俗文化。

作为江津大四面山旅游圈重要组成部分,中山镇集“商德、爱情、红色、禅宗、庄园”五大文化于一身。

近年来,中山镇以群众多元化需求为导向,策划“季季有活动,一年都精彩”节庆活动,持续打造“千米长宴”民俗文化节、“七夕·东方爱情节”“浪漫樱花咂酒节”“爱情·采蜜节”等文旅品牌,加速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目前,中山镇正建成“迷津广济碑刻”观景平台,智慧化升级厕所8座,新增石板糍粑、烟熏豆腐等文旅雕塑4座,制作安装景区景观小品2处,古镇文化气息不断丰富。

中山镇引导周边村民开展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做好生态观光游、村落民居体验游、农产品采摘参与游、当地特色美食游等生产生活创收项目。

2023年全年,中山镇接待游客43.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8亿元,民宿实现规范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群众住得好、收入增、环境美、特色显、可持续的美丽宜居示范新中山正迎面而来。

资源配置下移,场镇引人气添活力

从“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的转变中,江津不任由经济逻辑驱使,让城区的规模聚集效益明显高于小城镇,而是通过政府的资源配置下移,引导人口流动。

江津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镇的建设已形成镇级给土地,区级给资源,市级给资金的三级联动模式。

2022年和2024年,江津区住建委共争取重庆市级专项资金1700余万元,用于场镇的基础设施,并专门组织三师一家设计下乡团队(设计师、工程师、建筑师和艺术家)对方案设计、工程实施进行现场指导。

此外,中山镇充分接纳居民群众的意见反馈,与居民共绘保护建设蓝图,一起群策群力。

中山镇结合自身实际和需要提出好落地能实施的整治建设内容,积极引导居民群众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各环节,选出配强群众代表、义务监督员等基层自治力量,并将本地特色资源(工艺、选材、文化等)融入建设当中,在改造中传承地方特质,彰显小城味道。

场镇商铺店主老张指了指头顶说道,“ 像古镇‘骑廊式’建筑风格的过街楼,其特色结构能起到‘晴不漏光,雨不湿鞋’的效果,让顾客免受日晒雨淋,泰然购物。顾客多了,居民来经商的也越来越多。”

据江津市场监管局数据,中山镇2020年末存量企业187户、个体户858户,2023年末存量企业203户、个体户967户。

中山镇只是重庆小城镇建设的缩影。

2017年以来,重庆已累计支持特色小城镇35个,投入市级专项补助资金16.7亿元,实施建设项目432个,在保护与传承中为场镇及周边村域注入更多新动能。30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实施“一深化三提升”项目267个,“连城带村、服务农民”的能力显著增强。

宜居小镇带动美丽乡村,这曲城乡统筹发展二重奏将在重庆大地乐章上不停上演。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