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科技助力安徽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

2024-11-01 08:58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金秋时节,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省级指挥田百亩示范区水稻整齐一致、穗大粒饱、秆青籽黄,呈现一派丰收景象。10月27日,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示范区进行实产验收。经机收测算,示范区平均亩单产达942.6公斤。

专家组成员查看水稻田间长势和长相,一致认为示范区田间长势均衡性好,穗数足、穗头大、结实率高,经受住了今年孕穗期以来持续高温、多次大风等恶劣天气的考验,能种出这样的水稻,实属不易。

技术团队负责人、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武立权介绍:“针对安徽省水稻主产区农机农艺融合度低、产量不高不稳等问题,团队从健壮群体塑造入手,开展多年攻关研究,实施了三大关键技术:一是通过稀播壮秧、精确密植等技术,构建适宜群体起点;二是通过缓混一次施肥、阶段控制灌溉等技术,实现肥水靶向供给;三是通过外源活性物质调控等技术,保障高产稳产。集成了区域化农机农艺融合的水稻绿色抗逆高产栽培新模式,实现减肥10%、亩增产20%以上。”

“我承包土地种植水稻已有十来年时间了,早期缺乏种植技术、不挣钱。自从安徽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专家手把手指导后,水稻亩产由原先的5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800公斤左右,实现亩综合节本增收300元以上。”长丰县种粮大户孟祥宝兴奋地告诉记者。

据悉,该技术模式近年来在安徽沿江、沿淮和江淮等稻区多年多点,创造了亩产900公斤以上的百亩示范片,技术可复制性、可推广。构建的科研实验田、示范样板田、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田等“三田”联动推广服务模式,实现实验室里的“专家产量”转变为田间地头的“农户产量”,支撑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为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贡献安农力量。

【责任编辑:刘梦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