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筑民心: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发展基线调研项目报告发布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焦梦)10月22日,《爱心筑民心: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发展基线调研项目报告》在北京发布。该调研项目是国内首次从“一带一路”沿线多元主体的域外视角,基于15个国家1500余份有效问卷和访谈资料,对国内民间组织国际化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估。
图为爱德基金会的柬埔寨当地合作机构Life With Dignity工作人员在马德望省Bavel市农村做项目问卷调研。
项目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成立课题组,联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爱德基金会、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甘肃彩虹公益服务中心、映诺社区发展机构、造梦公益、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9家国内民间组织共同实施了跨国别的实地调研。
关注中国民间组织在海外社区开展民生项目的总体情况以及通过受益民众、受援国基层官员/社区领袖、海外合作机构三个利益相关者主体的评价来反思及改进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的发展策略,并促进国内政策部门对这一议题的政策完善。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项目官员张志帅表示,近年来,中促会切实履行协调管理社会组织“走出去”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职能,加强同包括平澜公益基金会在内的国内社会组织合作,为国内社会组织搭建平台。正如报告中所提到的,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平澜公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同行走在国内社会组织“走出去”前列,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今后中促会还将进一步同大家加强合作、广泛交流,为推进问题的解决、指导社会组织“走出去”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项目发起方、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珂表示,自2018年成立以来,平澜公益除了积极参与国内的救灾工作,如河南特大水灾、京津冀水灾、积石山地震等几乎所有的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常态化的社区减防灾工作之外,还积极开展了国际公益行动。平澜公益正在建造一艘5000吨级的远洋医疗救援船,预计明年下水远航,届时将为东南亚、南亚、南太平洋、非洲等地区提供公益医疗服务、救灾救援培训以及响应重大灾害的救援行动。
据了解,从2005年参与印度洋海啸救援工作开始,中国民间组织逐步形成了国际化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民间组织成为了传播中国发展经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行动载体。中国民间组织到目前已经在海外开展工作接近20年,有必要从海外视角了解并分析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工作的多维评价。
王珂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改进中国民间组织在海外的工作,在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的指导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联合13家国内民间组织、学术机构共同发起了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发展基线调研项目。”
图为董强教授在介绍调研报告。
项目课题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教授董强介绍了此次调研报告的核心成果。调研结果显示,受益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渠道多元,超过一半受益民众认为“中国是一个帮助我们的友好大国”。
受益民众对中国民间组织持欢迎态度,期待能够得到更多来自中国的民间支持。“欢迎有更多的中国民间组织来到我们社区”“欢迎中国民间组织继续开展工作”二者占比总和达到97.74%。
绝大多数受益民众认可中国民间组织对其家庭的有效支持,认可对其家庭生计改善的效果,普遍认可对社区的整体帮助效果。
受援国基层官员认为中国民间组织在海外的挑战主要是因组织数量少、资金有限、周期短等因素无法形成海外工作规模效应和持久影响力,在建立与基层政府、社区的沟通机制方面还有所欠缺。他们认为应借鉴其他国家民间组织的方式全职聘用人员。同时,学习国际同行建立长期援助体系,持续追踪受益人情况以确保有始有终完成项目。
报告也提出了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可考虑共同出台促进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发展的专项支持性政策,在现有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向国内社会组织开放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资助的组织规模和单个项目资金额度。 通过多种培训方式进一步加强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的运营能力和组织建设能力,提升中国民间组织在海外的适应性和融入性。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强认为,这个创新的调研体现了中国海外民间交往的战略性进展:通过受众视角了解中国的“小而美”民生项目的实施效果,阶段性回顾并对后续项目提出建设性的前瞻方向。当前,全球化遭遇逆风,中国企业正在加大“走出去”和国际合作的步伐,中国的民间组织应更坚定地深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更关注ESG和软性项目的建构。
项目参与方、爱德基金会副秘书长佘红玉表示,当前,中国的民间组织开展海外项目面临资金规模较小,人才较匮乏等挑战。“除了可持续发展议程之外,民间组织还应加强对‘全球发展倡议’的倡导。民间组织的工作可以从教育、人道主义救援等扩展到更广的领域和更大的地域。”她表示。
项目参与方、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国际发展部主任伍鹏回顾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国际化的几个发展阶段。从印尼海啸将筹集到的善款转给驻华使馆,开始“不出国门的国际化”,到2009年接收中石油捐赠援建苏丹母婴医院开启“出差式国际化”,再到2015年起,先后在缅甸、尼泊尔和埃塞俄比亚三地注册设立办公室,进入“常驻式国际化”。截至目前,基金会已累计在31个国家和地区执行人道救援和发展援助项目,拥有30多位专职员工的国际项目执行队伍和19国43家合作伙伴机构的执行网络。
据了解,此次调研在缅甸、尼泊尔、老挝、柬埔寨、印度、越南、泰国、黎巴嫩、巴基斯坦、阿富汗、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瑞士15个国家展开,共有效收集到1547份受益民众问卷、39份合作机构访谈材料、36份受援国基层官员/社区领袖访谈材料。基于上述的调研材料,形成了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发展基线调研项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