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贫困户 今朝变老板
回想起前些年在山里生活的贫苦日子,再看看如今在城里的幸福生活,家住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以礼街道河滨社区的邓选能对着记者憨憨地笑了起来。他说,是国家的好政策,才让他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今年50岁的邓选能不善言谈,喜欢把事情藏在心里,但这丝毫不影响社区干部群众对他的褒奖和赞扬,更不会动摇他带领脱贫户共同致富的决心。从2015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20年顺利脱贫,从2017年鼓足勇气外出务工到2021年回乡创业,邓选能的故事里清晰地反映出6个字——“有志者,事竟成”。
砸锅卖铁也要孩子读书
在2019年底搬进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之前,邓选能一家一直都生活在会泽县马路乡尖山村。这是一个在大山深处的村庄,距离县城100多公里。邓选能一家就在这里住着几间破旧土房,靠着10多亩山地过日子。
邓选能说,那时候日子虽然不太好过,但种点烤烟、玉米,养几头猪、牛,还是可以养活一家人。村里多数人的生活都是这样,所以很少有人想外出打工赚钱。
人不被逼到绝路上,就很难下决心作出改变。
那一年,邓选能的女儿考上了大学,儿子也要上高中,可一盘算,两个孩子一年的学费、生活费等开支差不多就得5万元。“种地得看天,即使好年景,一年下来收入也才一两万元,这点钱哪里够。”邓选能叹了口气说,“孩子不能再像我们这样生活了,砸锅卖铁也得供他们读书。”
为了孩子,邓选能第一次犯愁了。无奈之下,他找遍了亲戚,又找村委会寻求帮助。2015年,邓选能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邓选能的心却没有安定下来。“当时我就想,贫困的‘帽子’不好戴,再不能这么活下去了。”邓选能说,“我们要出去打工赚钱,改变全家的生活。”
只有走出去才能长本事
只有走出大山,才会有希望;只有走出去,才能长本事。
2017年一开春,邓选能和妻子把10多亩地托给了亲戚,背起行囊来到了昆明市。一番努力之后,两人在斗南花卉市场的一家花卉公司找到了工作,月薪3000元。
除去吃住的开支,一个月下来两人就能存下4000多元,一年差不多就是5万元。邓选能算了笔账,心里有了底。之后的时光里,邓选能和妻子起早贪黑,拣花、包花、运输,用忙碌打消对孩子们的思念。
每日的埋头苦干中,有心的邓选能学习了不少关于花卉的知识,也了解了花卉市场,甚至还留意了公司的管理方式。虽然不知道这些对自己有没有用,但多学习一些终归不会有啥坏处,“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
一年的时间过得真快。就在邓选能和妻子准备继续在花卉公司干的时候,妻子的弟弟提出想合伙在昆明大学城的高校食堂里开个炸鸡汉堡小吃窗口,投资不大,风险也小。听完妻弟的想法,邓选能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邓选能说:“一个小吃窗口一年的租金要3万元。我都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可能就是在斗南一年的时间里长了见识。要是还在村里种地,我肯定不敢答应。”
小吃窗口开业后,生意好得不得了。2018年一年下来,邓选能就分到了10万元,他和妻子一连高兴了好几天。
回乡创业带更多人致富
时间来到了2019年年底,会泽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小区二期工程已顺利竣工,邓选能也是搬迁户之一。邓选能说,这一天他和妻子盼了很久。看着整洁的街道、明亮宽敞的房间,邓选能感慨道:“国家对我们这么好,我们自己哪有理由不努力让生活好起来。”
感慨之余,邓选能很快就嗅到了商机。“小区里搬来的人这么多,在这里开个炸鸡店,生意一定差不了。”他说,“跟妻弟商量后,我们就退出了大学城的小吃窗口,着手在小区开店。”2021年年初,邓选能自己的炸鸡汉堡店顺利开业。
同年,邓选能还被选为了社区党委委员。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炸鸡店的生意并没有预想得那么好。怎么办?“这么耗下去肯定不行。”他反复琢磨,决定把原先村子里做豆花、豆腐的老手艺拾起来,先把客人吸引来。
果然,这一招效果不错。“老人带着孩子来店里买豆花、豆腐,而孩子们却想吃炸鸡、汉堡。”邓选能笑着说,“小店就这么盘活了。”现在,邓选能的小店已经扩大成了500多平方米的大饭馆,还带动了几个脱贫户就业。他告诉记者,店虽然大了,但菜却不贵。
靠着饭馆,邓选能慢慢富了起来。如今,女儿参加了工作,儿子也顺利地大学毕业。没有了后顾之忧的邓选能放开手脚,今年他从昭通市一个种红果参的老板手里买了苗子,租下了社区里闲置的200多亩土地,发展特色产业。
邓选能说:“社区里都是搬来的脱贫群众,有很多半劳力、弱劳力。饭馆带动不了几个人,种红果参可以让更多的人多一份务工收入。”从整理土地到栽苗,邓选能已经带动3000人次务工,支付工资20多万元。
再过一个月,这里的红果参将迎来采收,又是一个用工高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