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村里的生活比城市还幸福”——回访湖北鄂州市鄂城区峒山村

2024-10-22 10:18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镜头回放: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峒山村考察,走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秸秆气化示范基地等,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同村民进行座谈。“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总书记留下的条条指示、句句嘱托,为峒山村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峒山村因境内有峒山而得名,这里有山、有水、有良田。然而,多年前的峒山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在“不上不下”的水平。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峒山村考察,同村民进行座谈。总书记留下的条条指示、句句嘱托,为峒山村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知不足而奋进的峒山村,从一个处处平庸的小山村,逐步发展成为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摆脱“安于现状”

“穷三山,富月山,不穷不富是峒山”,说的是峒山村曾经“安于现状”的样子。

“家门口就是露天旱厕、臭水沟,村里连个垃圾桶都没有,垃圾堆在一起,每天焚烧垃圾的黑烟冒个不停。”被问起峒山村以前的样子,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早年间的峒山村生活环境差,经济发展缓慢,不少人选择举家外迁或外出打工。“当时村里基本没什么产业,村里70%的人都在外打工。”峒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占志启说。

“总书记来村里考察时,和我们拉起了家常。他的话语亲切平实,提出的发展路子也很实际,真是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峒山村的幸福生活是总书记领着我们奋斗出来的。”占志启感怀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村里调研期间,总书记叮嘱大家,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人心思进,峒山村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下决心撕掉“安于现状”的标签,走上了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子。

如今的峒山村一年一变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绿色生态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红火幸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民的普遍感受是水质变好了,山色变绿了,空气也清新了,“城里的亲戚都很羡慕”。

向土地要产业

峒山村的前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国营农场,土地广阔,河湖纵横。

在打工潮的背景下,村里上千亩的肥沃土地面临着大面积撂荒的风险。“不少人想挣快钱,村里不富裕,留不住人。”占志启告诉记者。

农村发展离不开产业,而农村产业的根子还是在土地上。为了改变现状,村里成立了农业发展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分散在村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尝试走规模化、集约化的生态农业道路。

在土地上做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实现种地、赚钱两头甜?村干部到外地学习时了解到“虾稻共生”模式,总结好养殖经验回村进行推广,先在村集体耕作的土地上小规模尝试,然后再向村民推广。

“龙虾咋能和稻子在一起呢,那还不把粮食全吃光了。”种粮大户陈开焱告诉记者自己最初的“怀疑”。几个月后,小龙虾卖出了好价钱,粮食产量也不少,让村民们服了气。

总书记视察峒山村,陈开焱是当时参与座谈的人之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加坚定了陈开焱种粮的决心。

2014年,陈开焱将43亩地全部改种水稻。在陈开焱等种养大户的带动下,很快全村80%以上村民都开始尝试“虾稻共生”模式,收入也翻了一番。

土地集约化为村里发展各类特色农业产业创造了条件。峒山村通过引进特色农业产业以及先进技术,打造“万亩稻虾”“万亩水产”“万亩特色种植”等产业,并注册“峒山”牌农副产品统一商标,峒山大米、峒山水产、峒山西甜瓜等品牌效应正在加速形成。“全国多地的餐桌上都有来自峒山村的小龙虾。”占志启笑着对记者说。

村里还引进兆恒集团、三一重工集团等外部市场主体,投资建成嘉禾现代渔业科技公司、打造鸿峒田园综合体等。通过把部分流转土地交给企业,实行统一管理、专业经营,达到增加村集体收入、吸纳当地村民就业的目的。

峒山村一年上一个台阶,生态农业项目由2013年的4个增至2022年的2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26万元提高到2023年的460万元。

“幸福不动产”

峒山村的二楼会议室,仍保留着当年总书记同部分村民座谈时的会场布置。如今这里变成了湖北省党员教育基地,每天都要接待大批游客,参观、旅游、研学团队络绎不绝。

除了红色旅游,绿色资源也是峒山村的一大特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一直是峒山村的发展目标。

生态农业项目落地峒山,村容村貌也随之发生变化。“现在的路面更宽了,道路也硬化了,再也不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占志启笑着说。

峒山村通过大力开展村湾整治,在村内、路边建成绿化带,完善农村“四好”公路,投资兴建垃圾回收转运站、无害化卫生公厕,实现了秸秆回收、雨污分流、管网入户等目标。

现在的峒山村已成为宜居文明的示范村。2017年,峒山村被纳入省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2018年,峒山村被列为全国首批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是湖北省唯一入选的示范村。

环境变美、生活变好,返乡创业青年越来越多。“我是看这里的风景好才回来创业的。”曾在上海打拼的返乡青年陈川坦言。

2022年,陈川投入上百万元创办栖客露营基地,围绕十里水杉林,开发露营、餐饮等业务,招聘当地村民就业,每到周末这里人气很旺,需要提前预订。陈川还有更长远的眼光,他认为以后鄂州花湖机场建成投运,峒山村会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村里还规划建设多处乡村景观,逐一对古树、古屋、古道、古井等资源进行登记保护,最大限度留住文脉、保护环境,将乡土文化与绿水青山融为一体。

优良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村民的“幸福不动产”。游客接踵而至,70%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真正实现了“放下锄头”就能“穿上行头”,赚钱、顾家两不误。

近年来,峒山村通过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的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集民宿、观光、采摘等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2022年,农业产业基地总产值达1.8亿元,带动安置村民就业700余人,2023年,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3.65万元。

“乡亲们守着绿水青山就能过上红火日子,大家的荷包鼓鼓的,幸福感满满的,村里的生活比城市还幸福!”占志启骄傲地说。

在峒山村人们可以尽情赏荷塘美景、游连片水杉林、听蝉鸣声响,品峒山宴、住峒山民宿……“峒山红、峒山绿”农文旅品牌正以“沸腾”姿态多点开花、全面推进。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