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安徽界首:竹编产业编出致富路

2024-10-16 09:21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网合肥10月15日电(李东标 张清林 姚易承)秋日的皖北平原,晴空万里,一望无际的田野延伸到天际。在安徽省界首市大黄镇筛子李村,一年一度的竹编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来自周边十多个自然村的竹编能手们眼神专注,一根根青竹经过他们的巧手加工,编织出村民们的幸福生活,也为当地村民铺就一条特色致富道路。

竹编产品。(界首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根青竹变幻万千姿态

走进筛子李村竹编博物馆,仿佛走进了一个竹编的艺术殿堂。只见一件件竹编工艺品摆放有序,造型独特,栩栩如生。

“筛子李村是界首竹编的发源地,也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竹编艺术之乡,因编织筛子等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和工艺作品而得名。”筛子李村党总支书记李上海介绍。

界首竹编工艺精巧,选竹、截竹、开竹、劈条、起层、劈丝、切丝、抛光、盘底、抽编、过口,穿檐、上座、上系、修整等一整套工序下来,一根根青竹就在村民们的巧手里摇身一变,成了精美的竹编制品。2022年,界首竹编入选安徽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筛子李村因竹得名、以竹而兴。“30多年前,筛子李村就是远近闻名的竹编专业村。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编筛子。”界首市竹编协会会长金松杰回忆说,这里加工而成的竹编产品在皖北、河南、山东等地备受市场青睐,解决了很多村民的生计。

据了解,作为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界首竹编利用篾青和篾黄本身的色差,穿插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各种技法,编织成各种图案,常见的有福字、喜字、春字、鱼纹等。

除了生产传统的日用品外,当地还先后试制出花篮、花瓶等工艺品。这些产品选料精细,造型优美,结实耐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如今,这里生产的筛子、馍笼、箩筐、耙子、竹篮等二十多类生产、生活用品以及竹制工艺品,畅销全国各地。

手艺人在竹编博物馆内展示竹编技艺。(界首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双巧手编织美好生活

近年来,大黄镇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发展竹编文化产业,推动竹编制品绽放新活力,编出共同致富的美好生活。

在筛子李村,经过一代代竹编手艺人的努力,形成了家家户户懂竹编、做竹编,或以竹编谋生的传统。一件件精美的竹编工艺品,蕴含着村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村里常常能看到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的老艺人,专注地加工竹编产品。81岁的村民金松友就是其中的一员。“我现在手脚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利索了,但每天做竹编也能挣个百八十块钱,而且时间上还自由。”金松友说。

为做大做强竹编产业,大黄镇积极探索“村集体参股+龙头企业+富民产业园+农户”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助力农民增收。当地相继打造出竹编博物馆、竹编合作社等文旅、农旅产业品牌,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从事竹子种植、竹编原材料加工等竹编相关产业。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看到如火如荼的竹编产业前景,界首养城集团主动与筛子李村经济公司签约合作,全额定制收购群众竹编、发展文化旅游,一系列围绕“竹文化”打造的竹编展览、工艺体验、竹海宿营等项目落地生根。

据统计,筛子李村竹编匠人有200多户,竹编产业年产值达两千万元。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当地整合资金1500万元,正在推进竹编产业园建设,打造竹编产业人才培训和输出基地。今年9月份,界首市竞界青竹营地在合肥成功签约民宿建设项目,拓展了文旅产业新赛道。

村民在家中编织竹编产品。(界首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份传承焕发时代光彩

随着竹编技艺的不断传承和创新发展,这项传统工艺逐渐焕发出时代光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黄镇,精美的竹编工艺品吸引了周边游客纷至沓来。

每逢节假日,大黄镇竹编博物馆成了热门的旅游打卡地,人们在这里领略竹编的历史文化,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而在不远处的竹编合作社里,游客们还可以体验竹编技艺,在竹编艺人的指导下,亲手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竹制品。

此外,大黄镇还将竹编技艺引入了学校课堂。不少学校开设了竹编兴趣班,传承非遗文化,培养动手能力,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和学习竹编技艺。

手艺人正在创作竹编产品。(界首市委宣传部供图)

大黄镇还定期举办竹编文化节。在文化节上,既有竹编技艺的展示,还有竹编文化的讲座。各地竹编艺人汇聚一堂,交流竹编技艺,分享竹编文化。

不久前,一场竹编大赛在筛子李村举行。经过激烈角逐,三名老艺人的竹编作品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青睐。这些作品被收录到竹编博物馆,成了馆藏工艺展示品。

“我们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地域特色,持续探索创新,打造特色品牌,推动我镇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也让乡村走上了热气腾腾的振兴之路。”大黄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贾婷婷说。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