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乡村规划师、植保无人机驾驶员、民宿管家……新职业青年塑造不一样的乡村

2024-10-15 09: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刚刚结束的十一黄金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的一隅,“桃溪山居”民宿管家杜纪伟忙得不可开交,面对满员的盛况,杜纪伟并不吃惊,“这样的热闹,几乎每个假期都会上演”。

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石钟镇前锋村,这个曾经被贫困笼罩的村庄,如今“变身”城市后花园,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乡村规划师龙强通过改建和“微更新”,将前锋村打造成了一个乡村幸福生活沉浸式体验文旅景区。

同样热闹非凡的还有四川省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这个隐匿于群山深处的偏远村落,成了不少艺术家和手艺人的聚集地。在乡村规划师邓小玲的引导下,他们在此开设陶瓷工坊、茶社、画室等工作室,吸引了不少访客前来探寻这份独特的文化韵味。

而在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石湖村,植保无人机驾驶员沈笑芬在这个本该忙碌的假期,却得以暂时放下肩头的重担,静观田间作物的茁壮成长。因为节前,她已驾驶无人机,为所服务的耕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防治病虫害作业。

乡村规划师、植保无人机驾驶员、民宿管家等新职业承载着乡村未来发展的希望,从事这些职业的年轻人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助力了乡村面貌的改变,更改变了乡村的发展方式,为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为乡村规划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陶艺、蓝染、木刻、挖笋、采茶、春笋宴……在明月村,无论游客在哪个季节前来,都能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新体验场景中,享受田园生态生活。不管是在明月村文创体验营,还是明月陶艺文化节、明月中秋诗歌音乐会上,总能看到85后乡村规划师邓小玲忙碌的身影。

2010年,成都市率先在全国创立乡村规划师制度,开始向乡镇派驻乡村规划师,邓小玲成为首批乡村规划师之一。2018年,她从明月村开始摸索,仅用一年时间,便让村庄“一炮而红”,摇身变为明月国际陶艺村。明月村成为首批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

邓小玲十分清楚,乡村规划工作最为重要的是“让乡村拥有持续的自我‘造血’能力”。因此,在规划伊始,她就锚定一个目标——“为村庄找到产业发展的思路”。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她,认为明月村的雷竹、茶园、卭窑资源,能够唤起大家的乡愁记忆,满足在城市生活的人向往的归园田居梦。于是,她将“竹海、茶山、明月窑”这三大产业与文旅文创结合起来,并且邀请艺术家和手艺人等外来人群在明月村开设工作室,形成新村民群体,带来社群效应,发展出了一条独特的乡村产业之路。

拆掉破败的旧房子,重建一批新房子,这是大多数人对乡村规划师的刻板印象。但其实,统筹农村住房布局只是乡村规划的一小部分。

2021年,经过考试,28岁的龙强被聘为简阳市涌泉镇的乡村规划师,3年时间里,他先后参与了4个乡镇、1个街道的乡村规划工作。龙强介绍,乡村规划的主要任务还包括:统筹乡村发展目标、生态保护修复、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产业发展空间等。

前锋村位于成都市东南方向,距离简阳市中心约5公里,距离成都市中心约55公里,属于简阳市10分钟生活圈,成都市1小时生活圈。在龙强的指导、规划下,这个脱贫摘帽7年的村落围绕近郊城市后花园、亲子研学游乐园、都市乡村消费新场景定位,按照市场商业逻辑,摸索出村资协同“集体经济+”模式,从景区、餐饮、体验游、民宿、乡村演艺、业态创新、文旅融合等6个方面推进业态升级,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休闲体验农业与研学培训深度融合,如今成了十里八乡近郊旅游的好去处。

“为乡村找到一条通往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邓小玲和龙强的共识。乡村规划成果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同时,也让不少年轻一辈看到家乡的巨变,选择回乡创业。

乡村规划所取得的发展成果,同样为全体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村民开展自营餐饮、住宿、传统手工艺等项目,拓展农事体验获得收益;通过租赁闲置院落获得房屋租金收入;村民成为文创项目员工,可获得薪酬;入股社员按照入股比例可以参与年底分红。以明月村为例,其茶叶基地和雷竹园区分别可实现年均产值2400余万元和5600余万元。

“农业是一份需要毅力的事业”

用手机设定好植保无人机的飞行参数,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无人机开始缓缓上升,沿着既定路线实施“飞防”作业,所过之处,均匀的水雾喷洒在水稻上。田坎上,操作遥控终端的是28岁的沈笑芬——广州市增城区首批持证上岗的女农机手。

2019年,一完成大学学业,沈笑芬便回到家乡,从事植保无人机服务工作。她的父亲从事农机服务已有40多年,是当地最早一批做农机服务的农民,还于2009年带头成立了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

为什么选择返乡?沈笑芬坦言:“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父母。”她的父亲因常年在农田里劳作,本就不太好的腰椎,已经直不起来了。随着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他萌生了让儿女们返乡发展的念头。

更大的动力来源于对乡村发展的坚定自信。她认为,乡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只要能够抓住机遇,勇于尝试,就一定能够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价值。她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身边朋友的认同,“同学们得知我要回家做农业相关工作时,都觉得我很有远见”。沈笑芬时常在朋友圈里记录下自己驾驶农机的工作片段,这些视频总能引起朋友们的点赞和评论,“好酷啊”“我也想试试”。

于是,这个身材瘦小、学习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利用一年的时间,考取了植保无人机操作证。父亲开农机干活儿,她就在旁边观察学习,看他在遇到坑时怎么过,遇到坡时怎么爬。现在的她已经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现代化农机设备。

一台农业无人机可以在一天内解决几百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省时、省工、省力,可以帮助农民节约成本、提高效益。通过数据管控,沈笑芬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亩地该何时安排无人机进行打药、施肥和播种,这种精准的田间管理可以帮助农户提高水稻产量,每亩增产可达100斤。

实际上,沈笑芬姐弟5人,有学设计的,有学英语的,有学工商管理的,都和农业不沾边,但都陆续返乡了。相比于父亲的“单打独斗”,他们放眼当地的农机服务行业,带领自家合作社,与其他几家农机合作社联合,组建成立了广州市首家农机联合社。这种抱团发展,一方面可以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农忙时期农机具调配不开的难题。

她记录农村生活的短视频,也影响了不少年轻人。有些重点大学的学生,千里迢迢到她那里当学徒。

“他们觉得我们做的事情不仅有意义还有意思。”沈笑芬对此感到欣慰,但也会提醒他们:“农业是一份需要毅力的事业。可能你要坚持很久,才能看到一点小成果。”

“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之地”

客房主题装饰、体验活动组织策划、伴手礼制作……作为沂南县铜井镇桃花山上“桃溪山居”的民宿管家,32岁的杜纪伟包揽大小事务,只为把山野间的美好推介给五湖四海的游客。

“桃溪山居”建筑采用白墙黛瓦、翘角飞檐、古朴典雅的徽派风格,楼台亭榭,小桥流水,这家民宿将中式庭院的建筑文化与周边山水相融。“露营”成为这里的一大标签,年轻人常常三五好友相聚于此,在一顶顶米白色帐篷下户外烤肉、围炉煮茶。

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硬件是基础,服务更关键。作为“提供客户住宿、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与生活方式体验等定制化服务的人员”,民宿管家在一定程度上定义着一家民宿的格调和“灵魂”,也决定着民宿的服务质量。

回归家乡的绿水青山前,杜纪伟在青岛的星级连锁酒店从事服务工作。相比之前的流水线、标准化作业,他认为民宿管家的服务要更加“有温度”,接待游客更像是接待自己的亲朋好友,为每一位住户提供个性化的需求。此外,杜纪伟还发挥本地人的优势,向住户推介当地人文资源和景点,并根据其需求定制旅游攻略、推荐特色美食。

在传统认知里,民宿管家往往被误认为是“服务员”,负责端盘子、打扫卫生等。实际上,一个合格的民宿管家,需要精通“十八般武艺”。“除了端盘子和打扫卫生,还需要学习插花、煮咖啡、制作西点和果盘等技能。”杜纪伟说。

2022年,听说自己的家乡正大力开发建设民宿,杜纪伟回想起村庄的淳朴,毅然选择回乡就业。在熟悉的工作环境中,他在找寻不一样的人生追求。“我要成为当地文化的传播者、生活的引导者。”杜纪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之地”。

当杜纪伟得知,民宿管家作为新职业被国家认定后,他十分激动:“这将推动整个行业进行人才储备。”杜纪伟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够拿到职业技能最高等级证书,“把民宿管家的工作做到极致”。(记者 陈晓)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