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从“一片叶”到“一根丝”——江苏省海安市发展蚕桑产业助力兴村富民

2024-09-12 09:59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9月正是“蚕宝宝”生长的关键时期,田野一片桑田美景。在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群益村的一栋养蚕大棚内,蚕农正在给蚕投喂桑叶,在棚内上方有一排白色的塑料网格。“这个网格,被称为蔟,是用来让蚕攀爬结茧的,它们会各自找到属于自己的网格,相当于一个小窝,然后吐丝结茧,大约再过半个月,等这些茧完全成熟,就可以采收了。”养殖大户陈礼祝期待满满。

海安种桑养蚕历史悠久,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还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但产量一直不高,农民收益也比较低。80年代之后,海安开启了“缩棉扩桑”的改革,这是海安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的第一次大范围调整,“棉田”变“桑田”带给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同时,更是开启了海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如今,海安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湖桑之乡”“茧丝绸之乡”,2023年全市投产桑园面积5.4万亩,共养蚕11.1万张,生产蚕茧4585吨,总产值2.74亿元,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经营体系,成为海安一个重要的富民产业。

开办家庭农场 技术指导到家

“从蚕卵孵化开始,幼虫要从一龄蜕化成五龄才开始结茧,这个过程需要1个月左右,过去每年最多养5批蚕,由于个体养殖规模小、单产低,蚕农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海安市蚕桑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军坦言。

为了提高养蚕效益,2016年海安市政府召开蚕业家庭农场建设推进会,通过标准化种养,优良蚕桑品种引进,政府资金补贴等方式,加快蚕业家庭农场建设,推动生产方式转变。截至目前,海安市已有229家蚕桑家庭农场,主要栽种“育71-1”品种的桑树,养殖“菁松×皓月”蚕品种。

“‘育71-1’桑品种产出的桑叶产量高、质量好,‘菁松×皓月’这个品种的蚕宝宝好养,蚕茧质量高。”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园艺蚕桑指导站站长潘时山说。海安市政府还对新创办的养蚕家庭农场,每亩桑园补贴1000元。

聊起8年前创办家庭农场的经历,海安来禅蚕业家庭农场负责人李中华打开了话匣子:“政府支持搞蚕业家庭农场给我打了一剂强心剂,在这之前我一直在做电商生意,因为经营不善,才有了创办农场的心思,也确实有过很长时间的犹豫和不安,听了推进会之后,知道政府支持力度这么大,这才下定决心,一下子种了25亩桑园,定了一批蚕种,专门请了几个工人负责饲养。”

但养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也走过不少弯路。“刚开始养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什么也不懂,仅凭着一腔热情,想着多多益善,多养多收益,最后发现桑叶吃完了,但还没到结茧期,看着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干着急。”李中华说。有蚕桑站的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在桑园管理和确定蚕种数量上提供建议,后面再养就有经验了,这两年产量都比较稳定,一张春蚕产量90斤左右,秋蚕80斤左右。

谈起经验,陈礼祝是养蚕的一把“好手”,他有20多年的经验,春夏季节都养得很好,当地公认的养蚕水平高。他的大棚可以养15张蚕种,一张蚕种的产量100斤左右,按目前70元一公斤的价格,一张可以卖到3600至3700元左右。记者问道:“产量这么高,您有什么技巧吗?”

“我们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把措施做到位,桑园施用绿色有机肥,少打农药,保证桑叶的质量和安全,养蚕大棚里该消毒的时候绝对不能糊弄,温度、湿度等各个方面的技术措施到位了,产量自然就上来了。”陈礼祝说。蚕桑站的技术人员经常来现场指导,时间久了,次数多了,自己好像也成了养蚕“专家”。

除了技术指导,蚕桑站的技术人员还会介绍一些省时省力的小机器。“采茧机可以直接将网格蔟上的蚕茧采下,机器不大,操作简单方便,省了很多的人力,价格也不贵,小机器解决了大问题。”陈礼祝高兴地说。

创新多元产品 增加综合收益

传统的蚕桑产业以养蚕和制茧为主,但在李中华的农场里,不只有桑叶养蚕,树下套种,桑树叶制作桑叶茶,桑枝条切片做中药饮片等都是农场的产品。李中华盘算了一下:“加上养蚕的收入,每亩桑园的综合收益已超过6000元。”

据了解,海安市在支持蚕业家庭农场建设的同时,大力拓展桑下经济发展渠道,鼓励农场在桑园养鸡、养鹅,推广蔬菜、药材等套种模式,提高桑园利用率和产出率。

据李中华回忆,当时创办农场的时候,海安市蚕桑站的技术人员建议在桑树下套种,从现在来看,这个建议是正确的。目前他的农场里桑园面积大概在25亩,4月到10月的时间主要是种桑养蚕,从10月到第二年4月的空档期套种苏州青、荠菜、赤松茸、大蒜等,将桑园里冬闲的时间和空间利用起来,增加了农场的收益。

“以前养蚕剩下的桑叶,老百姓都是摘了喂羊吃,现在把它自然晒干做成中药饮片,0.3~0.35元一斤;秋天修剪下来的枝条,老百姓都拿回家当柴烧,现在农村人少了,几乎没人再烧柴火了,所以我们也把它切片做中药饮片。将桑叶和枝条利用起来,每亩可增加200元左右。”李中华说。

李中华的农场是将桑树“吃干榨净”,而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将蚕茧“用到极致”。

从“一片叶”到“一根丝”,鑫缘集团拥有完整的茧丝绸产业链,并不断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在品牌上做文章,让古老而美丽的丝绸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在鑫缘集团的产品展览馆里,蚕丝被、蚕丝服装、蚕丝面膜、蚕丝文创等产品琳琅满目。据鑫缘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工厂是满负荷生产的状态,18台络丝机昼夜不停地运作,每天有1万米的绸缎从这里流向全国各地的市场。“受‘国潮风’带动,我们比去年同期销售份额增长了35%,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3月。”鑫缘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研发人工饲料 破解种养难题

“海安市桑园面积从2007年最高峰时18万亩,到2023年底统计面积还有5.4万亩,减少12.6万亩,减幅达70%。目前农村养蚕主要是老年人及妇女,年轻人不愿从事蚕桑生产。”潘时山说。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传统人工养蚕的土地面积和劳动力数量都有所下降,蚕桑产业的发展正在面临一些现实困难。

为了破解种养难题,目前海安市正在逐步探索工厂饲料化养蚕联农富农模式。自2023年起,海安已积极开展人工饲料养蚕试验示范工作。在新丰蚕业农场和北凌村农户刘祥明家两个试验点进行了五龄蚕农户饲料育饲养,鑫缘集团将共育到四眠的饲料蚕以及蒸煮好的饲料送到新丰蚕业农场和刘祥明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蚕茧质量很好,一张纸估计在80斤到90斤。传统养蚕养这么多,不仅要采桑叶,每天还要喂蚕2~3次,但这种养蚕,2~3天喂1次,不用采桑叶,既节省人力,又提高效率。”王军告诉记者。

据了解,鑫缘集团“经济型可复制家蚕工厂化饲料育项目”一期工程投资了5500万元,全年饲养5000张蚕种,辐射带动农户1000户。在有桑期间推广适龄转桑育模式,将全年饲养批次从4批提高至8批以上,无桑期间将五龄饲料蚕匹配饲料,分发蚕农饲养(农户全年可饲养25批),充分利用现有农民闲置农舍20万平方米,节约土地2000亩。

“该项目改善了传统养蚕模式,解决了传统人工养蚕靠天吃饭的难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联农带农效益显著,让传统蚕桑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未来海安市将进一步支持和推广该模式。”王军表示。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