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帮扶结硕果 “津甘”携手谱新篇
8月末,位于甘肃甘谷县磐安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片忙碌,在这座由天津市东丽区投资2403.8万元帮扶建设的园区内,10个新落成的现代化“双拱双膜全钢架结构智能化温室大棚”鳞次排列,棚内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虫情测报分析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智能化管理,各种水果、蔬菜长势喜人,工人们穿梭其中,采摘、疏叶忙得不亦乐乎。
磐安镇李家坪村村民李记信租了1个大棚种植西红柿,他向记者介绍,现在智能化大棚省力省时,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了。一年产3岔,收入能达到10多万元。
天津市东丽区地处津滨发展“主轴”之上,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达;甘谷县则是甘肃省人口和农业大县,一度成为国家级贫困县。在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的背景下,相隔千里的“津甘”两地牵手同行,东丽区立足甘谷县实际需求,从产业助力、乡村建设、就业帮扶、防返贫监测等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径,让两地协作成果丰硕。据统计,“十四五”以来,东丽区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487亿元用于帮扶甘谷县,实施帮扶项目154个,援派干部人才126余人,两地共同描绘了“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东西部协作新蓝图。
“双椒”产业实现提档升级
近日,记者走进甘谷县礼欣镇下街村丰晟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辣椒加工车间内,只见4个电动石碾同时转动碾磨辣椒,释放出浓郁香气。如今,随着天水麻辣烫“出圈”,甘谷县的辣椒和花椒产业也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们现在都是加班加点生产,一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日子也像辣椒一样‘红火’起来了。”车间工人贾军芳一边将辣椒过筛,一边和记者唠起家常。
“2019年,东丽区协调资金50万元,以下街村村集体名义入股合作社,村集体每年可享5万元分红。”尉海龙说,在辣椒销售方面,东丽区还积极组织开展营销促销、品牌推介等活动,推动“天水麻辣烫天津首店”落户东丽,使得辣椒销量倍增。
“今年辣椒长势不错,又是个丰收年!”日前,在礼辛镇尉坪村蔬菜产业基地,种植户尉新礼心情振奋,特别跟记者提到了从基地通往村里的那条“产业路”,“2018年以前就是一条土路,遇到下雨天泥泞不堪,难以通行。现在道路修得平坦宽阔,‘辣椒出村’顺畅多了。”
在甘谷县,有不少村以辣椒种植为主导产业,而像尉坪村这样的偏远村因交通不便导致辣椒等农产品流通受阻。为此,自2018年开始,东丽区累计投入3146.53多万元用于修建产业道路,逐步打破村子发展的交通瓶颈。
花椒产业目前也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甘谷县的花椒种植面积已达22万亩,年产量1.5万吨。在六峰镇金坪梁万亩花椒种植示范片区,花椒采摘已进入尾声。蒋本文和老伴正忙着在自家10亩地里采摘最后几棵花椒树,“这两年花椒不愁卖,今年干花椒的价格在30元一斤。”蒋本文说,今年他家产出2500斤干花椒,扣除成本,收入能达到5万多元。
为了进一步提升甘谷花椒的品质与品牌影响力,东丽区协调资金90万元,创建国家地理标志“甘谷花椒”生产保护示范园区200亩,为花椒产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挂职甘谷县委常委、副县长的东丽区华明街道武装部部长丁海振介绍:“今年东丽区协调帮扶资金3633万元,其中项目资金有2403万元,主要通过14个产业发展类项目带动甘谷县脱贫群众增加收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帮扶车间助力稳岗就业
在甘谷县服装鞋类产业园大门口,“津甘共建产业园”的牌子格外醒目。近年来,天津东丽区驻甘谷工作组立足甘谷县情,以东部地区鞋服纺织产业梯度转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企业+车间+农户”模式,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县里的发展,一批建在群众家门口的就业帮扶车间应运而生。
陇山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记者看到公司生产车间内,设备机器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赶制订单。“公司有员工700多人,其中脱贫群众70人,年产值超过1亿元。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把脱贫户、附近陪读妈妈及易地搬迁群众列为优先考虑对象。”公司负责人李军孝说。
工人魏艳萍就是一名居住在附近的“陪读妈妈”,她负责的环节是鞋身制作:只需把鞋身半成品放在工作台上,剩下工作便由自动化机器按照设计图样剪裁完成,完成一个鞋身制作仅需21秒。
魏艳萍告诉记者,她本是古坡镇古坡村的脱贫户,因孩子上学,一家五口只得搬到大像山镇五里铺的安居小区居住,现在每天骑车十多分钟就能到达工作地点,月收入有2700元。
“这份工作上手快、收入稳定,关键是有时间照顾孩子。”魏艳萍说,“现在正值花椒采摘期,我们还有10天的‘花椒假’,可以放下手中工作回家采摘花椒,公司会充分照顾员工们的实际情况。”
据了解,“鞋服产业”目前已成为甘谷县发展的重点产业,通过东西部协作助力招商引资的优厚政策,去年甘谷县服装鞋类产业园新增加上下游原料生产及加工企业3家,产业园内初步建成集“大底生产、帮面材料织造”等于一体的产业链基地,在未来完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5亿元,吸纳劳动力1000余人,正在带动形成甘谷县“服装鞋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聚集效应。
“此外,东丽区还安排资金60万元,扶持乡村就业工厂22家,帮助580名劳动力就近就业,其中脱贫群众145人。为输转到天津地区务工的22名脱贫群众发放交通补助、劳务奖补和生活补助9.24万元。”丁海振说。
内外兼修打造和美乡村
近日,记者来到古坡镇大卜峪村探访,看到乡村美景如画卷般展开:青砖黛瓦的农家小屋整齐排列,宽敞平坦的柏油路连通家家户户,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村庄环境,吸引了不少放松休闲的游客。“2021年以来,东丽区陆续在大卜峪村投入497万元用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包括拓宽道路2千米,硬化村内巷道1.2万平方米,综合治理河道2千米……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甘谷县古坡镇镇长徐全胜说。
同时,大卜峪村高效利用各类项目帮扶资金220余万元,打造集观赏、采摘为一体的油葵基地,建成了鱼鳞坝、观景平台、幸福喊泉等景观点,并以市场化方式引进梅花鹿、冷水鱼生态养殖基地,引导当地脱贫群众参与产业发展。
在油葵基地附近,大卜峪村脱贫户安学文就支了个小摊位,主要售卖当地的特色小吃,比如凉粉、面皮,还有特色的甘谷烧烤。“村里游客很多,今年端午节三天假期就净收入5000多元。”安学文介绍,除此之外,他还有个常年走街串巷的流动摊位,一年下来收入大概6万元。
和大卜峪村一样,甘谷县安远镇大城村也在“津甘协作”的推动下,乡村发展有了全新面貌。
“上次家里老人的常用药没有了,‘点单后’半小时村干部就把药送到家里,很方便。”大城村村民王效军说。得益于东丽区驻大城村党支部副书记杨森提出的“党支部+网络平台+网格员”工作法,打造“村小二”为民代办品牌,目前,村民可享5大类25项代办服务项目,真正实现“村民点单、干部跑腿”。
此外,大城村还利用东丽区的帮扶资金25万元,将闲置房屋建成了活动站、电子阅览室和文化室,并采购配置健身器材、电脑等设备290件;同时,伴随大城村活动中心广场和休闲公园的建成,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