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图片>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绣球之乡”“绣”出增收团结新图景

2024-08-29 09:34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南宁8月28日电 题:“绣球之乡”“绣”出增收团结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李欢

8月27日下午,在广西百色靖西市新靖镇旧州街,“00后”姑娘梁炜莹正在靖西市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的绣球工坊里制作绣球。她检查了从本地“绣娘”那里回收来的绣球瓣,分别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上花卉和图案,动作细致老练。

8月27日,在广西靖西市新靖镇旧州街,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的绣球工坊里,工作人员正在制作绣球。新华社记者陆波岸 摄

在靖西,很多“绣娘”之前都在家里做绣球。旧州街5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绣球。“听长辈说,以前每逢农闲日子,满街是坐在门口缝制绣球的人。街头,尽是鲜艳的布条、绸带和丝线。”旧州街党支部书记赵斌说。

靖西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中越边境,全市生活着汉、壮、苗、回、瑶、满、侗、布依等11个民族,90%以上是壮族人口。这里因制作绣球而闻名,被誉为“绣球之乡”。

如今,旧州街打造了充满民族风情的民俗小镇,山水相依,古道民居,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绣球点缀其中。民居前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绣球摊,民居的主人们大多埋头绣着绣球,双手在丝线间上下翻飞,不时回应着游客的问题。

靖西绣球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靖西壮族人民的定情物和吉祥物。如今,绣球已成为靖西特有的旅游纪念品,销往全国并远销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越南等国家。

“我们不仅在销售渠道上下足功夫,更注重在制作源头上做文章。我们会根据年轻人的喜好,搭配国际流行的色系,再融合传统图案,这些新出的绣球很受年轻人喜爱。”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秀芬说。

近些年,靖西市致力于传承发展壮族绣球制作技艺,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将旧州街建成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旧州绣球一条街”。“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今年1月到8月中旬,旧州接待游客数量超19万人次,旅游收入285万元,绣球真的‘绣’出了致富路。”新靖镇党委副书记张翠璧说。

“通过做绣球,我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暑假需求量大时单月就能挣五六千元。”当地“绣娘”马桂验说,现在做绣球不仅能增收,碰到游客来绣球工坊参观时,自己还能作为老师传授技法,很是自豪。

8月27日,在广西靖西市新靖镇旧州街,当地居民在制作绣球。新华社记者陆波岸 摄

梁炜莹是公司最年轻的“绣娘”,也是工龄最短的绣球制作者,她坦言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公司的绣球工坊除了上门向本地“绣娘”收购绣球外,还会组织绣球制作技艺培训活动。“这10多年来,我们已经开展义务培训2000多场,已培训农村妇女2万多人次,带动20多个村屯500多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1万多元。”王秀芬说。

绣球制作的培训活动也进入到靖西康城社区的“老乡家园”。“老乡家园”是靖西规模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区,社区内有壮、汉、瑶、苗等9个民族的近2万名搬迁群众聚居。为帮助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靖西配套建设了帮扶产业园,并统筹资金450万元扶持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与此同时,康城社区动员搬迁群众参与到绣球制作中,以实现就近就业和居家灵活就业。

康城社区党委副书记梁琼伊介绍,目前在产业园内,配套有12个帮扶车间,其中绣球制作吸收了100多名社区群众就地就业。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