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今年上半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蓝色引擎”动力澎湃

2024-08-19 09:1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潮起东方,向海而歌——细览今年上半年海洋经济“成绩单”,会发现其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海洋生产总值4.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居全球首位;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跑出加速度,上半年新承接订单金额是去年同期3倍;中国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蓝色朋友圈”日益扩大……随着国家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回暖,中国海洋经济延续较快发展态势,“蓝色引擎”动力澎湃。

做大产业体系,“家底”更殷实

浙江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三号船坞内,一段段三四层楼高的船舶结构分段林立,工人穿梭其间,干得热火朝天。“上半年,我们已经交付了10条船,其中包括6.36万吨散货船、15.4万吨穿梭油轮以及2万吨转载驳船等,营收同比增长50%左右。”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企划部负责人蒋萍说。

造船是中国海洋经济传统产业。上半年中国船企喜讯频传:江南造船、沪东中华、外高桥造船3家船厂实现完工交船38艘、经营接单65艘,中高端船型占比达到90%以上;中船天津建造的8.5万吨散货船3号船“GOLDEN WAVE”轮提前年度计划30天交付,所有交验项目一次合格,实现100%报检成功率。

看全球,中国造船持续领跑,成为世界船舶工业的“金招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稳步增长,全球领先。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25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4%;新接订单量54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9%。其中,新接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占全球总量的74.7%。

“硬实力”背后,是中国船型研发与设计能力不断提升。上半年,中国推出甲醇双燃料动力6.45万吨散货船、氢燃料动力预留阿芙拉型油船等多型绿色环保新船型,并获得国际船级社的原则性认可证书。“这些前瞻性船型以甲醇、氨和氢为主要动力,覆盖全部船型,为我国船企未来接单打下良好基础。”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说。

海洋传统产业之外,新兴产业向新、向绿、向智步伐不断提速。上半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加速回暖,从订单数量即可看出——中国船企获得多个超级大单,海工新承接订单金额是去年同期的3倍。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大型海上风电多功能运维母船“丰华23”号正式交付,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吊装成功……

激活技术创新,发展“蓝色”新质生产力

位于山东青岛城阳区的逢时科技透明工厂,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通过对海洋磷脂在分子层面的探索和更新改良提纯方式,该公司磷虾油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开辟了南极磷虾高值利用新路径。

逢时(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李一飞介绍,企业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如国家级南极磷虾超前研发质量与检测中心、慢病医学营养研究中心等,通过联合研发推动南极磷虾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

从以海藻为基础研发的医用敷料、生物肥料,到自主研发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再到具有海洋特色的“蓝色药库”,越来越多企业将科研成果深度转化,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们面向国内部分涉海企业开展了网上问卷调查和书面调研。结果显示,分别有68.6%、70.4%的企业上半年研发经费和人员数量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超八成海洋电力业企业实现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数量双增长。”崔晓健说。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中国正推动海洋科学及相关产业迈向高端,进军深海。在海洋渔业领域,金枪鱼智慧渔情预报系统——海鹰AI发布,渔业大模型范蠡大模型1.0发布;在海洋油气领域,海上智能钻采平台惠州26—6安装完成,中海油服“海上钻井平台关键设备智能监测系统”投用;在海洋探测领域,北斗水上智能感知预警系统投用,数智化海上勘测试验平台“中南院520”交付,智能软体仿生鱼“文鳐”问世……海洋数智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赋能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碧海银滩也是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在山东,将一枚圆柱形的“黑匣子”投入海中,通过传感器监测海水的总磷、总氮数据,就可以为控制藻类植物生长、治理海洋污染“对症开方”。这个“黑匣子”,是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的新成果——海水总磷总氮原位分析仪。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的《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说,中国始终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在守牢生态安全边界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海洋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通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牵手蓝色伙伴,做强海洋经济“开放地”

一只马来西亚凤梨,从海关口岸到放上超市货架,需要多久?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回答:“约1.5个小时。”6月末,60吨马来西亚凤梨上架当地超市,中国消费者得以第一时间品尝成熟度极佳的东南亚水果。

天津港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国际枢纽港,目前已拥有147条集装箱航线。“作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之一,东疆综保区依托当地口岸资源及区位优势,进口水果从口岸直达商超。”东疆综保区商务局国际贸易科科长肖剑说。

航线网越织越密,“朋友圈”纷纷点赞,中国海洋外贸向好态势明显,折射出的是开放智慧,也是海纳百川的胸襟。

辽宁港口集团开通首条南美西集装箱远洋航线、首条直达印度的外贸集装箱航线;烟台港开通“烟台—巴西”件杂货南美新航线;天津港开通京津冀首条南美车厘子直航快线和直航南美东滚装航线;福州港江阴港区开通直航越南胡志明港的东南亚航线……正如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所说:“中国海洋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期。”

牵手蓝色伙伴,中国“蓝色朋友圈”日益扩大。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中国目前已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紧密对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海洋十年”等重大合作进程,向所有国家敞开怀抱,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谋蓝色发展未来。

赶海踏浪,中国的这份海洋经济试卷,常答常新。(记者 孔德晨)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