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蘑菇如何撑开“共富伞”——辽宁朝阳龙城区联合镇推动产业振兴观察
近日,在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联合镇里,一群千姿百态的“菌菇精灵”在“朽木”之上起舞,有身披金黄色华丽长袍的金耳,有布满优雅纹理的羊肚菌,还有头“戴”橄榄绿菌帽、身“穿”雪白蕾丝裙的红托竹荪……它们化腐朽为神奇,诉说着生命的奥秘。
从2008年的70亩地20个大棚,到现在1500亩地700栋大棚;从集体经济收入几十万元,到全镇食用菌产值超亿元;从远近闻名的“穷窝窝”,到老百姓全部实现“家门口就业”……2021年联合镇被确定为全国第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2年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近年来,联合镇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标准建设、产业支撑、示范引领,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一朵朵小菌菇撑开的“共富伞”,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绘制着联合镇产业振兴的新蓝图。
从帮扶引进到“一镇一业”
联合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并不长,在2008年,西房申村被确定为原沈阳军区朝阳军民协作区建设点之一。在辽宁省军区、朝阳军分区的全力帮扶下,利用北纬41度的自然优势和土地人力等资源优势,联合镇开展了反季地栽香菇项目。
“我们刚开始试种香菇时,部分村民率先尝到甜头,但基础设施薄弱,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规模化发展难以实现。”联合镇西房申村党支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了提高香菇品质和产量,提升市场竞争力,上级有关部门投入资金,帮助村民改建钢结构温室大棚。改建后的大棚保温效果好了,两年能出三季菇。
2013年,在联合镇食用菌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时,帮扶单位辽宁省农科院所属微生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微生物院)牵头成立辽宁联合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北台子村建设了占地80亩、日产2万棒香菇菌棒和年产20万棒香菇菌种的香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至此,食用菌香菇产业落地联合镇。
同时,以北台子村党支部为龙头,依托联合菌业有限公司的菌棒生产,组建了朴农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香菇种植,采取“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运行,村党支部动员并优先吸纳贫困户以流转土地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每年支付给入社的建档立卡户500元每亩的流转土地资金,年底再进行不少于1000元的分红,并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及贫困户子女安排在基地打工,每年可赚取1万元左右打工费助力精准脱贫。在拉动贫困户脱贫的同时,北台子村集体收入也得到明显增加,北台子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也都用于帮扶工作。
“通过层架式栽培基地示范,推广香菇高效生产出菇模式。建设香菇层架式高效生产栽培示范基地,并示范推广香菇优良品种。通过推广香菇层架式生产栽培技术,提高香菇出菇大棚单位面积利用率,使香菇产能增加,质量提高。”微生物院院长郭玲玲告诉记者。
有了北台子村的成功经验,联合镇党委着力以打造蘑菇小镇为重点,全力推进菌类产业在各个村全面铺开,以蘑菇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联合镇以食用菌为主的全产业链产值超亿元,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联合镇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从单一品种到全面开花
曾经的联合镇产业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发展速度慢,微生物院食用菌专家团队以科技为依托,锚定食用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目标,聚焦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精准发力,在珍稀食用菌生产栽培研究中,实现了红托竹荪、羊肚菌、大球盖菇等品种的一个又一个技术突破。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联合镇的辽宁蘑磨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眼前近百栋智慧菇棚鳞次栉比,十分壮观。跟随基地负责人朱永新进入其中一间智慧菇棚,菌香扑面而来,只见高高的栽培架上分层铺陈着黑色有机土,放眼望去,一枚枚如鸡蛋般的竹荪破土而出,长势喜人。
“这里种的都是红托竹荪,因菌托呈紫红色而得名,以前多在南方大面积种植,口味鲜美,经济价值极高,被誉为‘菌中皇后’。我们基地通过工厂化生产,实现了南菇北移,现在每天可采收800公斤左右,市场供不应求,春节时最高能卖到300元每公斤。”朱永新告诉记者。
据了解,红托竹荪数字化种植项目在2022年成功引进联合镇后,基地目前已全面掌握了红托竹荪、羊肚菌、金耳、香松茸、桑黄等十余个名贵菌种的北方工厂化繁育和生产技术,以“生态复原、南菇北移、山珍厂出、周年供应”的创新方式,实现了珍稀食用菌鲜品反季上市、全年稳定供应,远销到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四川等地,不仅带动了1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更加速了全镇食用菌产业的提档升级。
“真没想到,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每年不仅有土地流转金,年底还有分红。”赵静是联合镇联合村村民,2022年开始到辽宁蘑磨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打工,当年月工资最高时达到7000元以上,成功实现了由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
联合镇不断探索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路径,利用脱贫攻坚、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等各类资金,积极推动食用菌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目前,全镇12个行政村已实现了食用菌产业全覆盖,食用菌年产量近万吨,成立9家食用菌业公司和9个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拥有香菇、红托竹荪、羊肚菌等食用菌品种12个。
从单打独斗到联村共建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长期以来,联合镇牢牢抓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这个重要引擎,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富民强村的发展动力,明确载体路径、选准产业项目,把产业联合起来,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全力打造蘑菇特色产业。
为做大做强产业发展,联合镇以党支部为龙头,不断招商引资,引进人才,聘请食用菌种植专业技术员,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对菌棒、菌种栽培、食用菌采摘、烘干等步骤进行科学管理,提高食用菌种植效益。同时,联合镇采取“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的“三零”产业经营模式,增强农户参与积极性,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活力,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
赵小龙就是联合镇7年前从河北省平泉市引进来的技术员,他感慨:“有事找党委,给我们提供保姆式服务,想方设法解决我们生产中的难题。”赵小龙夫妇如今已在联合镇的山咀村安家落户,自己经营了100多个香菇棚,给周边蘑菇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带动了蘑菇产业发展。
去年,在龙城区委组织部门的指导下,联合镇党委在原有食用菌产业联合党支部的基础上,升级建立了“食用菌产业联合党委”,利用域内12个村均有菌类种植这一产业优势,将地域相邻、产业趋同的村与村之间的党组织联合建在产业链上,将各村“单打独斗”转变为统一采购、统一经营、统一销售,将“组织优势”转变为“致富优势”,推动食用菌资源共享、产业抱团发展。
“联合镇聚焦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成立食用菌产业联合党委,以‘飞地经济’‘村村联动’为发展模式,推动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走出了一条‘镇党委统一领导、村党支部具体落实、上级职能部门联合推动’的产业发展新路径,为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方面注入了新动能。”联合镇镇长李笑天表示。
下一步,联合镇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优先发展食用菌深加工产业,支持技术创新、熟化工艺和制定标准等环节,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香菇快消品、即食食品、保健品。推进农旅融合,建设集食用菌生产、科普教育、避暑度假、养生休闲、餐饮文化相结合的食用菌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