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记者手记:“三界碑”乡村旅游联盟里看协同

2024-08-01 09:03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天津7月31日电 题:记者手记:“三界碑”乡村旅游联盟里看协同

新华社记者尹思源

7月30日,燕山山脉深处的一场小雨让更换不久的京津冀Ⅰ号“三界碑”显得更新了。山下,又一个关于协同发展的热闹活动,让“三地四村”联系得更加紧密。

一大早,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前干涧村“前兵户外度假营地”门口,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军忙活着招呼宾客——“三界碑”下的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红石门村,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陡子峪乡前干涧村、龙门村的三位村党支部书记及村民代表陆续到来。

这天,酝酿了半年之久的“京津冀环三界碑乡村旅游联盟”正式成立。

在当地年纪较大的村民记忆中,“三界碑”下的几个村曾普遍因吃水困难和交通不便而比较贫困。后来,一些村子探索发展乡村旅游,逐渐走向致富。

天津前干涧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目前全村已建成12家精品民宿,农家院也有30家,村民人均年收入在过去的三年里增长了约30%。

“‘三界碑’的名气越来越大,来我们村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天津前干涧村村民卢桂凤如今经营着两家民宿,一个是古朴的农家小院,另一个是今年新装修完工的高端民宿。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年来,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互联互通,三地四村从因为“三界碑”区分到依托“三界碑”聚合,在农商文旅体、交通运输、防火防汛防盗等各方面合作联动,逐渐“握指成拳”。

今年1月,天津前干涧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军联系到另外三个村的村支书,提出用大巴连通四个村、共同推动旅游资源和客源共建共享的设想。

这一设想得到响应。多年来,河北前干涧村党支部书记刘海燕,带领村民修路、打井、开农家院,让家乡富裕了起来。她说,借着“京津冀环三界碑乡村旅游联盟”成立的东风,可以让村民们的腰包“再鼓一点”。

“在旅游项目和民宿发展上,我们从北京红石门村和天津前干涧村取了不少‘经’。”刘海燕说。

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前干涧村一景。 新华社记者尹思源 摄

“前兵户外度假营地”负责人刘文乐告诉记者,随着三地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京津冀的民宿经营者们也走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展深度合作。

天津人王健就选择在河北前干涧村经营民宿项目。他说,“三界碑”下的四个村庄风景宜人、各具特色,“京津冀环三界碑乡村旅游联盟”的成立不仅方便游客全面体验这些风景,也将给他们开发更多旅游产品带来便利。

在成立大会现场,三地四村的村支书表示,未来将依托“京津冀环三界碑乡村旅游联盟”加强旅游规划协同,共同打造集中连片高端民宿集群和环三界碑沿线网红旅游商圈;加强旅游营销推广;开通三地旅游专线;加大古长城遗址保护联动,共同做好长城“保护员”……一项项共识不断达成,描绘着“三界碑”脚下几个小村庄的光明前景。

记者当天在“三界碑”下的村庄走访,看到许多“80后”“90后”年轻人的身影。从创业者到基层干部,他们作为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这里挥洒汗水,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能、不竭的创新精神和持续的奋斗激情,引领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采访结束后,记者驱车在雨后的燕山山脉中前行。车窗外,“三界碑”逐渐隐入朦胧的山峦,与山下的四个村庄融为一体。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