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杭州萧山:乡村博物馆留住乡土文化记忆

2024-07-17 10:03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名人故居、非遗技艺、民俗风情……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一座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村博物馆成为居民、游客学习、休闲的好去处,成为广袤乡间亮丽的人文风景。近年来,萧山区以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为抓手,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大力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成功创建27家省市级乡村博物馆。

注重乡土特色,传承乡村文脉

乡土文化和文物建筑要“活”起来,既要保留“乡土味”,开展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工作,也要因地制宜实现活化利用。

近年来,萧山区以乡村博物馆建设为契机,指导帮助镇街修缮一批以名人故居、历史遗迹为代表的文物建筑。欢潭村的欢禧咖啡店,原为江南织造厂,欢潭村通过产业招引赋予其新生命。咖啡店装饰别出心裁,还成为集便民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公共空间。

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化陈列布展,萧山区一批批文物建筑修缮更新,既发挥了文化和教育功能,也解决了文物建筑修缮后活化利用难、管理维护难等问题,部分文物建筑在修缮活化利用后还提升了保护级别,实现了以用促保的良性循环。

为提高基层修缮文物建筑的积极性,萧山区还专门出台活化利用补助政策,支持镇村及社会力量建设乡村博物馆,给予场馆20%的布展资金补助。政策实施以来,全区已有15家乡村博物馆获得修缮或布展补助,累计金额达2500余万元。

为进一步强化管理,促进长效运营,萧山区出台了《萧山区乡村博物馆综合考核办法(试行)》,对场馆综合运行、藏品管理、陈列展览、开放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确定补助金额。

考虑到乡村博物馆专业层次不一、专业力量有限,萧山区主动与浙江省内高校联系,通过签订校地合作协议,邀请相关专业师生开展史料挖掘、文案编写等工作。近年来,先后有近10处场馆完成文案编写工作,大幅提升展陈专业水准。

增强动力活力,实现长效运营

得益于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近年来,萧山区乡村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展现出乡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在萧山区进化镇,一个“没有围墙的乡村博物馆群”在村落间形成。进化镇依托全国首家以印纹硬陶为主题的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串联辖区内6家乡村博物馆和文化馆,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博物馆群矩阵,并充分发挥非遗特色酒店、景区村庄等资源优势,推出博物馆主题旅游线路,打造青少年研学实践基地。

以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进化镇通过校地合作、党建联建等模式,探索植入“博物馆+文创”“博物馆+非遗”等模式,整合本地的生态资源、历史文化、村落风貌文化资源,融合“共富工坊”的农特产品、文创设计,把人气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进一步增强乡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效促进乡村共富。

乡村博物馆从“活”起来到“热”起来,既要良性运营,也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萧山区充分发挥历史名人等影响力,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乡里乡外的人才支持、投入乡村建设。河上镇在村民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建起乡村博物馆。以文育人,乡村博物馆建设不仅使乡土文化迸发新活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成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生动案例。

乡村博物馆既让乡村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让乡土文化浸润人心,也通过文化展陈、产业融合等方式,服务乡村建设,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下一阶段,萧山区将全方位整合资源,进一步打造“萧山乡村博物馆群落”品牌,高质量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将乡村博物馆打造成展示乡土文化和弘扬乡风文明的重要窗口。

数据来源: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