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微短剧站上“风口”,乡村如何乘风而起?

2024-07-17 09:58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今年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提出在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新模式,其中就包括乡村旅游等创作方向。半年过去,乡村微短剧佳作不少,一些微短剧取景地成为文旅热门打卡地。

乡村微短剧兴盛之由,源于其本身的特性。微短剧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其体量介于“影视综+农文旅”和“短视频+农文旅”之间。具体来说,制作方面,微短剧投资小、门槛低、制作周期短,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同时,其商业模式以版权分账和广告为主,投资回报周期短,在符合监管的前提下,可以快速打造微短剧版权商、投资商、制作商、分销商的集聚形态,形成规模效应,有效弥补了传统影视行业的不足。内容方面,乡村微短剧既有微短剧本身时长短、节奏快、反转多、内容新的特点,嵌入并整合了观众的碎片化时间,同时聚焦“乡村”这一主题,呈现出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化体验。与传统地方宣传片相比,微短剧故事承载力更强,让主题主线柔软、巧妙地融入剧情,使观众更有代入感,满足有深度、高质量的农文旅宣传需求。传播方面,乡村微短剧继承了短视频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同时作为视听语言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让“藏于深巷”的乡村美景、民俗通过剧情呈现在观众眼前,比如正在海南拍摄的微短剧《Look!苏东坡》中融入了崖州民歌元素、《被你迷晕的每一天》融入了陵水独特的疍家文化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潜在游客和乡村景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乡村旅游产品的曝光度、知名度,实现更高效的文旅传播。

乡村微短剧的成功案例为“微短剧+农文旅”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笔者总结其成功经验在于主要做到了两点转化。一是将取景地转化为旅游目的地。乡村题材微短剧将拍摄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特色文化融入剧情,通过剧中的场景展示,吸引观众从屏幕前“看剧”到沉浸式“入戏”,前往实地旅行、获得亲身体验,剧中的景点、路线、交通、食宿、娱乐设施等也可以直接转化为旅游服务产品,带动乡村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二是把线上传播流量转化为线下客源增量。借助微短剧擦亮乡村名片,把“强视听”和“强体验”结合,通过提供优质的文旅产品和配套服务,把视频“流量”变为文旅“留量”“增量”。

笔者认为,进一步把握好乡村微短剧“流量”和“质量”、“爽感”和“质感”的关系,做到“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切实助推乡村文旅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需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把握高质量“生命线”。以高标准的生产制作打磨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坚持“内容为王”,树好立意、讲好故事,避免题材同质化、内容低俗化、创作低智化等问题,以“高质量”吸引“大流量”、以“大流量”带动“正能量”。二是畅通线上线下“连接线”。一方面,要满足观众对于乡村“向往的生活”的期待,梳理好乡村文旅资源,把故事情节和当地民俗、美食、历史文化等元素结合起来,让故事吸引人,体验打动人。另一方面,地方也须将短视频“强视听”与当地农文旅“强体验”“强服务”相结合,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和文旅服务水平,才能抓得住“流量密码”、接得住“泼天富贵”。三是织密监督管理“经纬线”。监管与扶持“齐步走”,既要明确行业政策法规,健全行业管理机制,加大对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也要加强对乡村微短剧的支持和引导,通过设置相关评价标准,激励优秀乡村微短剧创作。

眼下,微短剧已经站上“风口”,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文化为微短剧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接下来,要进一步探索差异定位、特色化发展,助推更多乡村微短剧项目实实在在落地,以量变带动质变,推动“微短剧+农文旅”融合发展,面向大众讲好乡村故事,让广袤乡村也能“乘风而起”。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