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大培训一体化带富“三新”人群

2024-07-16 09:51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最近,在浙江省衢州市,当地新能源工匠学院揭牌成立,接下来,将围绕光伏组建制造工、电工等十多个技术工种,更精准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职工技术创新等活动,以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和能力水平。据了解,聚焦以新蓝领、新农人、新工匠为内涵的“三新”人群,近年来,该市推动“培训-就业-增收”一体化促进共同富裕,成效十分显著。

实现共同富裕,“扩中”“提低”是关键。作为地处浙江西部山区的加快发展地区,衢州将“三新”人群纳入“扩中”“提低”重要群体。据统计,衢州有120万名劳动年龄段人口,其中1万多名农民工以及40万名左右的普工、初级工、中级工,都有技能培训和提升需求。随着行业发展、市场需求日新月异,许多农民、手艺人、新职业群体缺乏匹配度高、实用性强的培训渠道,得益于大培训的一体化,诸多“堵点”正在被逐一打通。

一直以来,衢州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自2003年开始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以来,依托市、县两级农广校体系,以及涉农职业院校等机构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培训券”制度是当地的一项重要创举,每年定期公布计划,向有需求的农民发放该券,以抵扣培训费用,实现从“培训找人”到“人选培训”的重大转变,最大限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衢州下辖的常山就是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县,以前,老百姓想致富,只能往外跑。21年前曾在电脑培训室上课的常山县青石镇河上弄村村民徐静芳和她的同伴们,清晰地记得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常山考察调研。由政府买单、鼓励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做法,让他很感兴趣。

在习近平同志的直接关心和推动下,发轫于常山的“培训券”制度很快推向全省。20多年来,衢州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改革创新培训机制,从农民自行申领纸质“培训券”到政府按需推送电子“培训券”,再到搭建可以自主选择培训项目、时间和地点的“培训超市”,始终以丰富内容、方便农民、提高效率为落脚点,来满足农民的各项培训需求。

盛夏时节,龙游县溪口林场内的灵芝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只见一株株灵芝探出“白嫩脑袋”,在南京林业大学教授范龚健的带领下,林农们正细心除去菌棒上多余的菌菇。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林下灵芝种植项目为着力点,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人才助力、产业互动、校地共融”的运作模式,不仅保护了森林资源,还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围绕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设置榜单,号召各级农技人员主动‘揭榜’解题,拓宽引才通道,今年以来,共吸引浙江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56个人才团队来龙游县进行技术共研、成果共转。”龙游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谷笑笑告诉记者,同时,聚焦当前新农人培育的难点堵点,县里还靶向发力实施“一招鲜”工程,旨在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每行每业的培训需求各不相同,部门之间也都有各自的培训体系,如何进行高效协同和精准对接?对此,衢州推进“线上应用+线下学院”一体创新:线上打造“共富培训”应用场景,有效盘活整合个人、企业、学校、政府四方18个部门培训资源,归集全市劳动力和失业登记人员信息;线下,建设四省边际(衢州)共富学院,实行“1个总校+N个教学基地”的多校区运行模式。

培训结束后,怎样匹配岗位供需?衢州借助“培训联岗+公益拓岗”一体发力:针对大学生,构建校企联动平台,强化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标准、生产过程、工作岗位有机衔接;针对困难人员,则探索岗位开发与“千万工程”等工作的有机结合,推出保洁保绿、卡口值守等公益性岗位6000余个。

培训效果好不好,能否增收最关键,“工匠认定+绩效评价”一体联动发挥重要作用。按照“行行有工匠”的思路,衢州每年认定工业企业制造、传统技艺乡土工匠等九大类的“三衢工匠”最少5000人,并建立高质量就业创业致富指数,按照培训参与度、机构效能度、就业帮扶度、需求匹配度、增收贡献度5个维度赋分,形成包含20项指标的评价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衢州抓农民教育培训,品牌化思维无处不在,家政服务就十分典型。近年来,该市构建家政培训品牌体系,量身定制培训大纲,强化实训课程比重,注重素质全面的课程设计,走出一条“衢州保姆”向“衢州月嫂”到“金牌月嫂”的家政品牌转型升级之路。目前,衢州市常年有5万人在外从事家政服务,其中经过系统培训的月嫂月薪可达1.5万元以上。

截至目前,衢州已培训新蓝领十余万人次、培育新农人4万余人次、认定新工匠9000余人次;全市技能人才总量45.5万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数比重超过35%,排名全省第一。另一组数据也显示,从2002年到2023年,衢州市农民人均收入从3595元提高到33993元,城乡收入比由2.53∶1缩小至1.78∶1,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12%,走出了一条“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共富之路。

据介绍,下一步,衢州还将以营造全社会重视技能人才、行行出状元氛围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四省边际(衢州)共富学院建设,继续开展技能人才培育培养和认定工作,推进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以及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制、岗前培训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让更多技能人才通过学用结合在各自岗位脱颖而出,也进一步提高致富带富能力。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