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传承多彩非遗 赋能文化产业

2024-07-04 10:06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素有“仫佬山乡”美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近年来,该县认真做好非遗的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让非遗“活”力四射。

挖掘整理非遗资源

“哥妹鹊桥来相会,湖水荡漾歌声飞;虽然分别情还在,燕子飞去又飞回。”日前,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龙湖公园九曲桥上,青年男女唱起非遗仫佬族古歌,庆祝“走坡”民俗活动,清脆悠扬、饱含深情的曲调吸引了众多游客。仫佬族古歌又叫“随口歌”,以口传心授或者手抄歌词本世代传承,歌词独具特色的同时又极易失传或被人遗忘,因此加快对这类非遗资源的普查整理工作迫在眉睫。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持续挖掘、搜集非遗项目线索,涵盖民间文学、民俗、游艺、民间音乐等十大类1015项,并积极做好非遗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97项。其中包括仫佬族依饭节、仫佬族古歌在内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0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5项。

大力建设非遗传承平台

“要做出一个好的煤砂罐,必须找准拉坯的圆心,手上的力道要掌握分寸,使罐体厚度均匀,形态美观。”在仫佬族煤砂罐制作技艺传习基地,70岁的煤砂罐制作手艺人吴昌术用自己的双手传承这门流传数百年的手艺。2012年广西把仫佬族煤砂罐制作技艺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此之前这一手艺濒临失传。在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吴昌术在自家屋后的一片空地上建起了仫佬族煤砂罐制作技艺传习基地,给当地愿意学习这一技艺的年轻人搭建了平台。

像这样的非遗传承基地、场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还有很多个。截至目前已经建成自治区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自治区级生产性保护示范户1个,广西非遗形象体验店1个;对已建成的仫族舞草龙传习所、仫佬族剪纸技艺传习室、仫佬族非遗展厅等非遗展示平台实施常态化开放,开展非遗传承培训,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

重视发展非遗产业

四把镇双寨村中寨屯的谢秀荣13岁开始跟祖母张氏、母亲刘氏学习刺绣技艺。2011年5月,她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仫佬族刺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以来,我已经举办了31期仫佬族刺绣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达1745人,很多人学会了仫佬族刺绣技艺。”谈起刺绣带给当地的变化,谢秀荣满脸骄傲,在谢秀荣看来,仫佬族刺绣不仅是本民族文化的载体,还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现在村里的妇女白天做工,晚上聚集起来绣背带心,然后拿到市场上出售。”

对非遗的开发利用不仅是保护传承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刺绣服装厂、仫佬土布染制厂、葡萄酒厂、米粉加工厂等非遗产业应运而生,一些非遗产品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民间艺人依托非遗产业成为当地依靠技艺致富的示范户和带头人。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