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从“绿叶子”到“金叶子” 撑起四川千亿产业

2024-05-13 09:03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四川自贡荣县双古镇,95%以上村民靠种茶奔了小康。“在这儿采茶比出去打工划算,麻利点儿一天能挣1000多块!”双古镇村民王荣贵这样说。

四川种茶历史悠久。过去,由于缺乏叫得响的品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茶产业发展一度低迷;近年来,四川以“三茶”统筹发展为引领,通过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产业知名品牌等七大路径,全省茶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21—2023年,川茶年产值连续3年突破千亿元大关。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川各地正在精准发力。

高标准生产

让品牌更响、销路更广

4月19日,“峨眉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新形象在北京发布,这意味着“峨眉山茶”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取得实质成效。目前,“峨眉山茶”品牌价值达46.44亿元,跻身全国绿茶类区域公用品牌前十强。

在“峨眉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中,“竹叶青”无疑是名声最响的品牌,其销量连续16年领跑全国高端绿茶销量榜。品牌“叫得响”,坚持高标准生产是关键。

“我们坚持‘高山’‘明前’‘茶芽’的采摘标准,高价收购,倒逼高标准生产,让茶农的钱袋子鼓起来。”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先洪说,2026年,企业将建成占地近500亩的数字化中央工厂,生产能力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绿叶子”变“金叶子”,感受最深的当属茶农。茶农余建明感慨:“以前采一大背篓的茶,只能卖几十元。现在,一小箩筐茶就可以卖好几百元,收入翻了几番!”

不仅要深耕国内市场,还要抢占海外赛道。谷雨过后,乐山夹江县春茶采摘结束,但当地茶园和茶厂依然忙碌,出口茶企生产车间内,智能化加工生产线运转不停。

夹江县的茶农在采摘夏秋茶。人民网 赵祖乐摄

夹江县的茶农在采摘夏秋茶。人民网 赵祖乐摄

四川每出口2吨茶,便有1吨来自夹江。夹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蔡永洪表示,夹江的精制夏秋茶品质上佳,在国际大宗市场上很受欢迎,是名副其实的“川茶出口第一县”。近年来,当地瞄准中亚、东亚等地国家对精制夏秋茶的巨大需求,引育了标准化、规模化、社会化、集群化的出口茶企业,打通出口茶叶贸易路径。

茶园里,机器轰鸣,十几个茶农正在采摘夏秋茶,他们手里的采茶机在茶垄上轻轻一扫,鲜嫩的茶叶便齐刷刷“钻”进了袋子。茶农李万清透露:“现在,村里夏秋茶的采摘基本实现了全部机械化,可持续到9月底,多的话一亩茶能增收5000元。”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及出口,乐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波一脸自豪,“乐山当地茶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市场,目前已有13家企业获出口茶自主经营权,我们的茶叶销路变得越来越广。”

高科技赋能

让茶叶更香、品质更优

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的茶园里,每隔两米就竖着一根喷淋管,2000余根喷淋管会定时、定量对茶树进行雾灌。同时,茶园中还配备了太阳能杀虫灯,白天储能,晚上杀虫,为茶园支起了一张宽大的防护网。

“这些设施全部接入了智能化系统,通过系统可以调整太阳能杀虫灯的开关时间和雾灌器的水量,实现智能精准管理。”茶园智能化系统管理员胡兵点击“开始雾灌”按键后,通过监控,便能看到2公里外茶山上的雾灌器开始工作,“雾灌器实现了全覆盖,可以确保每株茶树都能‘喝饱水’。”

安装了智能雾灌器的梅岭茶山。人民网 赵祖乐摄

安装了智能雾灌器的梅岭茶山。人民网 赵祖乐摄

建设智慧茶园,只是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的缩影。过去,四川绿茶味苦、红茶保质期短等问题一度影响销售,现如今,技术的发展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

2020年,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在茶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带领下,研究院科研团队与川茶集团、川红集团通力合作,直击四川绿茶苦涩难题。“我们通过精准把控鲜叶水分、杀青温度、杀青时间等,保证鲜叶杀匀杀透,最终降低绿茶苦涩味。”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茶产业研究院党组书记曾旭表示,今年宜宾早茶产销会上,去除苦涩味的绿茶产品获得与会专家及各地茶商的一致好评。

“在宜宾市茶研院的帮助下,我们改进了川红工夫红茶工艺,创新研发出适宜长期贮存的川红工夫紧压红茶。预计今年产量将达到300万饼。”在川红集团生产车间,该集团技术总顾问孙洪正在调试新的紧压生产线,据他介绍,传统红茶保持期仅为36个月,川红工夫紧压红茶不仅保质期更长,滋味还更加醇厚。

“川茶已经实现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蜕变。”曾旭说,通过技术的加持,未来,他们将持续发挥科技赋能效应,助力川茶出川、香飘世界。

产业链延伸

让文化更活、优势更强

双手抓起锅中鲜叶不停翻面,鲜嫩的茶叶沐浴在炙热的铁锅里,叶片从舒展到卷曲,直至叶质柔软、叶色匀称、茶香四溢……每年春天,蒙顶山“斗茶”大赛都会如期而至,百余名茶艺大师在这里斗茶、鉴茶、品茶。

“来参加这次比赛,主要是为了比较大家在制茶工艺上的差别,取长补短。”今年的大赛冠军翟俐丽这样说。

据记载,公元前53年,人工种茶第一人——吴理真在蒙顶山种下7株茶树。2000多年来,“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名扬天下,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也因此成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近年来,当地开启“会+展+赛”模式,赋能茶文化传承与发展,利用茶资源、茶优势让茶历史、茶文化深入人心。

蒙顶山贡茶文物展览。人民网 赵祖乐摄

蒙顶山贡茶文物展览。人民网 赵祖乐摄

“完全没有想到,我们蒙顶山茶这么出名!太令人骄傲了!”“五一”期间,“故宫贡茶回蒙顶山”在蒙顶山茶史博物馆开展,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7种12套蒙顶山贡茶文物,讲述着千年以来蒙顶山贡茶的辉煌历史,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打卡。

“我们还启动了相关典籍编纂工作,邀请专家学者走进讲堂。未来3年,将力争把蒙顶山茶大讲堂发展成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之所,开展老川茶品种课题研究……”作为四川省蒙顶山茶科普基地主任,杨忠坦言,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在雅安,还有着与蒙顶山茶同宗同源、被誉为“黑茶鼻祖”的雅安藏茶。

据记载,文成公主和亲时,将雅安茶带到土蕃,开创了西藏1300多年饮茶史。作为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雅安自古就是我国边销茶(一种专门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紧压茶)的重要生产基地。

雅安茶厂拥有478年不间断制茶史,是国家长期指定生产边销茶的重点企业之一。茶厂内,可以看到极具民族风情的中国藏茶博物馆、茶马古道文化研究工作站等。

雅安茶厂生产的雅安藏茶。人民网 赵祖乐摄

雅安茶厂生产的雅安藏茶。人民网 赵祖乐摄

“我们还打造了茶主题酒店,推出了特色文创产品,让大家全方位了解茶文化。”雅安茶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朝贵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茶文旅融合项目,挖掘藏茶医药价值,打造出更多的“茶周边”。

近年来,雅安打造了全国首个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创建全国首个茶主题休闲农业公园,建成百丈湖等一批旅游休闲度假区……全市年均接待茶旅游客500万人次,收入超50亿元,在加快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快车道上行稳致远。

守正创新,打通茶产业链条内外循环。这几天,第十三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正在成都举办,全国36个县域名茶产区首次汇聚,近2000家中外企业携名优产品精彩亮相,川茶“新茶饮”品牌也闪亮登场……

研发新技术、开辟新赛道、实现新发展,剑指“2030年川茶综合产值超过2000亿元,基本建成现代茶产业强省”这一目标,四川昂首阔步,奋勇向前。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