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灶长:节水抗旱稻应用前景广阔 化肥用量减1/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沈秋)近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举办的第33期全球健康与发展媒体研讨班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刘灶长在会上表示,节水抗旱稻是非常有前景的水稻品种类型。
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日益加剧,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对全球最脆弱的人口造成极大影响,特别是依靠小农耕作获得粮食和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134个国家签署了名为《关于韧性粮食体系、可持续农业及气候行动的阿联酋宣言》,旨在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同时,保护在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地区的农民的生命和生计。
中国在开发新型农业技术、产品和工具方面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十分有助于提高非洲落后社区小农户的气候适应能力。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团队开发的新型节水抗旱稻兼顾了水稻的高产、优质品质,以及节水抗旱性能,并可减少 90% 的甲烷排放。
刘灶长介绍,2003年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开始培育节水抗旱稻。节水抗旱稻属于水稻和旱稻的中间类型,在山坡旱地上生产,靠降雨来满足水分需要,通过复杂的育种过程、育种手段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鉴定培育而成。“在栽培过程中,因为这种类型的水稻对于养分特别是肥料的耐受性不那么强,所以它不需要那么多养分,氮肥比如尿素等化学施肥量只有普通水稻三分之二的水平。”
刘灶长指出,节水抗旱稻有水分利用率高、种植方式灵活、降低碳排放等特性,种植前景广阔。目前,国内节水抗旱稻的推广比较成功,每年种植面积在200万亩到300万亩之间,有籼型、粳型的节水抗旱稻,也有常规品种和杂交品种。
刘灶长提到,“节水抗旱稻有个重要的应用场景叫山改田或者叫新改田,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耕地占比比较低,于是希望能够将山坡地和低丘陵进行转化,开垦成类似梯田式的耕地,虽然改造成本比较高,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是可行的,每亩产量可达400公斤。”
据了解,节水抗旱稻已在乌干达、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进行了试验性种植。
刘灶长认为,非洲稻米消费虽然在增长,但很多地方没有生产稻米,粮食依赖进口。非洲应借鉴亚洲水稻种植经验发展水田水稻生产,但是更快捷有效的是在旱地上开展水稻种植,种植节水抗旱稻,能够快速扩大种植面积,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改善农业“造血”功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刘灶长举例说,“在非洲一些地方,土壤里有铝毒,淹水的情况下毒害作用更强。在这种情况下,种植节水抗旱稻,让它周围的水排掉,在旱作的状态下,解决水稻的健康问题。”
刘灶长还举例说,“布基纳法索也开始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合作,进行节水抗旱稻的栽培。布基纳法索雨季降雨量充沛,但温度没有那么高,2022年干旱时间也很长,水稻长势非常好。”
刘灶长说,“节水抗旱稻于2022年6月在布隆迪通过水稻新品种审定,于2022年12月在乌干达通过水稻新品种审定。种植面积正在迅速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