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 左权走出“红绿相融”乡村发展新路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殷晓霞)11月末的山西左权,在冬日朝阳的映衬下显出一派农闲景象。近年来,左权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太行山革命老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红绿相融”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的种种实践在左权大地得以实现。
发展“生态+红色精神”模式 推动“红绿”深度融合
左权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锤炼红色精神,并使之成为老区人民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武器。“红绿”深度融合,推动自然风光活起来,让红色资源变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群众增收。
“桐峪1941”、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十字岭战役纪念园是集党性教育、红色影视、研学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景区,左权通过三大红色核心景点带动,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红色旅游,全面延伸红色旅游链条。
图为桐峪1941博物馆内场景。中国网 殷晓霞摄
走进位于桐峪镇桐滩村的桐峪1941小镇,原汁原味恢复的老街,在保留历史遗址基础上,全面融合多样元素,让游客仿佛回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民主博物馆、中国钱币博物馆红色金融馆中,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游客们能深入了解那段峥嵘岁月。“‘桐峪1941’这一项目将成为左权县以党性教育、红色研学、文化体验、民俗感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左权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安全生产部部长程建胜表示。
山水田园入画来,小山村里“画”振兴。左权坐拥太行风光,山峦奇峻的秀美风光和原汁原味的村落风貌,是天然的写生基地。近年来,左权县和国际水彩协会合作,着力打造“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泽城、桐峪、老井三大片区。以写生业态拓展转化通道,将太行山谷变“画谷”,将美丽风景变“钱景”,将太行山水转化为写生经济,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
图为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艺术市集。中国网 殷晓霞摄
左权县文旅运营公司总经理王立明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省内外学生和考察团纷至沓来,写生档期排得满满当当。在写生基地,学生不仅是消费主体,还可以展示作品、塑造品牌,通过艺术创作获得收入。与线下同步的左权文旅景点元宇宙项目,共同搭建线上展销一体化数字平台,让写生作品“上云”、名师课程“上云”、人才数据“上云”、艺术市集“上云”。
人气旺,百业兴。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还与山西省13所开设音乐学科的本科院校共同打造左权民间文艺采风基地,吸引音乐院校师生前来学习采风,共同开设“行走在太行山间的民歌思政大课堂”。“截至目前,基地已先后与江苏、安徽、陕西、河南、山东、浙江等省内外10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接待写生群体约1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500余万元,其中接待音乐写生约2000余人次,营业收入突破300万元。”王立明介绍。
发展“生态+农业”模式推动“两山”理念转化
左权县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不断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盘活生态资源,好山水的滋养、好生态的转化,正不断为左权县高质量发展赋能。红色革命老区将继续奏响“两山论”的最强音,坚持走好“红绿相融、生态共富”之路,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左权县在守护好自然生态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转“土”为玉,挖掘资源禀赋发展生态农业。左权县向“田”要产业,重振核桃产业,努力将其做成带富能力强、群众受益广的大产业;向“山”要产业,围绕连翘、黑山羊发力,全流程做大连翘产业,全链条做强黑山羊产业。
图为左权县核桃园进行春季管护。左权县委宣传部供图
左权县林业局主任科员崔树恩告诉记者,从前,左权核桃80%为碎片化分散经营,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初级加工薄弱,大部分依靠自然脱皮、自然晾晒,遇阴雨天气就会发霉腐烂,严重影响核桃品质,深加工规模不大、产品不精。左权的核桃产业整体效益并不理想,出现了“种核桃不如种玉米”的情况,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砍伐核桃树的现象,传统产业面临衰亡的危险。
为了使核桃这个传统优势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左权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左权县在2021年推出抢救性托管全新战略,在产业基础上使劲,开展品种选育改良,在科技支撑上尽心,开展校地合作共建以助力产业。在产业链上游种植管理上下功,大力推行核桃树托管服务,增加产量、提升品质。“自托管服务实施3年来,5万余亩核桃树得到标准化管理,尤其是近万亩多年无人打理、几近死亡的核桃树重新焕发生机,增产幅度明显,2021年全县核桃产量1480公斤,2022年达到1700万公斤,2023年由于受连续自然灾害影响,大部分区域都受到影响,产量下降,但仍达到1500万公斤。”崔树恩表示。
如今,左权核桃产业已形成以科技为支撑,品种改良为统领,种植、加工、销售齐发力、一二三产相融合的高效发展态势,必将引领核桃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