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农业强国目标行稳致远
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和命脉,农业农村问题持续被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农业强国”首次被写进党代会报告。
随后,今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意见》再度重申农业农村问题的重要性。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份“一号文件”,也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由中国官方发布的聚焦“三农”工作的重要文件。文件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农业强国”作为重点提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农业强国”指的是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率全面提高,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总领性目标。
汪三贵坦言,“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长期以来,很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子资源都被国外掌握。而在现阶段,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必须建设“农业强国”,把粮食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乡村振兴与农业强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业内看来,中央一号文件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出发,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对于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部分,也是最难的一部分。”汪三贵告诉记者,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
“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这两者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汪三贵补充道,乡村振兴是手段和策略,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要达到的目标。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先决条件。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加速演进。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此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认为,作为成长型的经济大国,中国对农产品需求旺盛,消费增长速度远超越生产增长速度的状况已持续多年,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这一趋势还将维持不变。在他看来,尽管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持增长势头,但是由于经济增长、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等因素带来的增长性需求,以及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地缘冲突加剧带来的储备需求会持续增长,从而使农产品供需紧平衡越来越呈常态化表现。“做好‘三农’工作对于增加国内的确定性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至关重要。”他说。
2022年12月,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
“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农业强国则是在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中发展而成。”张红宇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从中央的部署不难看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会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通过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推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最终实现农业强国目标。
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和根基。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乡村振兴将要素在乡村集结。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长期从事农村调研工作,他告诉记者,只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各类要素持续向农村农业农民倾斜,才能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农业强国的硬核内涵
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目标而言,同步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上述提及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
汪三贵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农业强国要注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除了要让农业生产总量有大幅增长,还要引入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生产效率,比如科学的生产技术、完善的组织方式等,从而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并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护好农业资源和生态系统。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的“五强”要求里,供给保障强排在首位。此前,保障粮食安全、口粮自给也是中央层面战略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充分供给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任务。”张红宇坦言,全球农业发展到今天,衡量农业强国有多重标准和视角。但能否提供最大化的农产品产出,满足国民所需始终是最核心的标志和要求。他阐释道,作为人口大国和农产品消费大国,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最核心的要求是依靠自己的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依靠自己的供给解决自己的需求问题。
张红宇指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中,无论是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还是农产品生产总量、产业产品类型丰富程度、重要农产品储备供给能力,包括在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中的份额和地位,都决定了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性。
他将农业强国的目标总结为通过先进农业科技、先进生产方式以及强有力政策支持的共同作用,实现极高的农业劳动产出效率、土地产出效率及资源配置效率,并最终表现出强大的农产品产出能力、供给能力,以及在全球农业格局中有充分产品竞争力和强大贸易话语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多元化,总量也在不断增长,实现重要农产品供需平衡是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张红宇向《中国报道》记者强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马晓河认为,迈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都实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但只有少数国家发展为农业强国。他指出,对于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来说,外生力量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拉动、内生力量农民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政府支持力量的增强,这三个因素都是关键。
“农业大国并不等于农业强国。”在谈及农业强国目标的内涵时,张琦指出,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意味着在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过程中,要打破原有路径依赖,变革现有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持续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
2020年底,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乡村工作迈入新阶段。公开的数据显示,这10年间,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以人均收入来看,2013年至2021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约2.1倍,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和全国平均水平。
但不可忽视的是,现阶段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仍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其刊文中指出,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不建成农业强国,在吃饭问题上还会被人“卡脖子”,我国现代化建设就难以真正掌握主动权。中国的自然禀赋决定了人多地少,而农业又是所有产业中的短板之一,从这一角度而言,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艰巨任务。
多位专家都表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尚在发展阶段,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虽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但同时面临着诸多挑战。汪三贵向《中国报道》记者举例称,现阶段,我国人均耕地资源有限,有部分土地资源受到自然条件、城市化等因素的限制,难以保护和开发,而在全球范围内,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也低于平均水平。此外,我国在农作物的育种、智慧农业等农业现代化方面以及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农村现代化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短板。“乡村振兴工作已经进入第三年,接下来除了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要着力激发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汪三贵说。
今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下一步如何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建设农业强国的良好开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张红宇在调研中对此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我国农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短缺,因此更要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保护中加以利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实施绿色发展,处理好农产品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张红宇表示,基于农业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经营方式、政策导向和目标任务,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路径选择区别于全球农业强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轨迹,需要基于我国国情和农情,发挥农业比较优势,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他分析说,与美国、日本、荷兰等地的农业相比,我国农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特征不仅表现在农业资源的多元,也表现在农业产业、产品类型多元。
“走中国特色农业强国之路也进一步顺应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在建设农业强国进程中,帮助、提高、发展、富裕小农,促使小农分化和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努力促使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张红宇说。
他建议,通过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小农,促使形成土地承包农户兼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以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全球提供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张红宇对此表示,发展乡村产业要秉承新发展理念,顺应新发展阶段,形成新发展格局,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同时,加强规划引领,统筹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明确不同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布局和任务,注重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形成创新格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终实现农业强国目标。(文章来源:中国报道 记者:邱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