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网艺云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救命粮”变成富民“振兴薯”——河南省洛阳市红薯产业发展观察

2023-05-18 09:24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当前,正值红薯苗移栽时节,记者走进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汝阳县、伊川县等地采访时看到,田野里到处是农民们正在栽种红薯苗的身影,移栽的红薯苗渐次占满山野,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一幅田园画卷,尽现眼前。

说起红薯,大家再也熟悉不过,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对红薯有着一种特殊的记忆。“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一年红薯半年粮”,这是以前在河洛地区广为流传的俗语。在那些贫穷的日子里,红薯耐旱又高产,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救命粮”。

“然而,现在的红薯已不是昔日人们记忆中的那个模样了,如今成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致富薯’,成了乡村振兴道路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薯’。”河南省洛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红艺对做大做强红薯产业充满信心。

农民的“致富薯”

“如今,红薯可是俺农民的‘致富薯’!”嵩县大坪乡流涧峪村村民孙国栋深有感触地说。

2017年,大学毕业的孙国栋选择回乡创业,起初和父亲一样种植烟叶。他曾因烟田连作烟叶产量下降,品质变差,深感苦恼。2019年,他尝试在连作的烟田种红薯,没想到当年红薯亩产超8000斤。于是孙国栋第二年又流转200亩土地,开始烟薯轮作。如今,仅红薯一项,孙国栋年收入就能有60多万元。

种植红薯让孙国栋一家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家里不仅有运货、拉水、犁地等各类农用车,还拥有了一辆小轿车。农闲时,孙国栋开车带着媳妇和孩子外出游玩。

在洛阳,像孙国栋一样,靠种红薯勤劳致富的农户有很多。贾留民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流涧峪村的脱贫户,以前老两口靠种小麦和玉米艰难度日。如今,老两口承包20亩地种红薯,一年收入6万多元,摆脱了贫困,去年还盖了新房,过上了幸福日子。

村里的“振兴薯”

嵩县九皋镇宋王坪村地处深山,自然条件差,村集体经济薄弱。近年来,宋王坪村开始大力发展红薯产业,红薯面积达1500亩,去年仅红薯产业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0万元。

“发展红薯产业不仅让集体和农民都有了收入,还增强了党支部凝聚力,依靠产业振兴带动组织振兴,发展红薯产业带领群众走向致富路,今后还要靠红薯产业走上乡村振兴路,让我们村的幸福路越走越宽。”王坪村党支部书记桑俊峰介绍说,红薯浑身都是宝,去年该村靠繁育红薯苗,售出1000万株,卖苗销售额15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薯育苗第一村。村里还把红薯梗远销到韩国,仅此一项,一亩地就多收一两千元,光红薯梗就卖了100万斤。

在王坪村带动下,今年九皋镇计划种植1.5万亩红薯,发展集体经济,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

好技术好品种催生好红薯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不仅适宜牡丹生长,据了解,伊川、汝阳、嵩县一带红黏土面积大,土壤富含微量元素钾,特别适合红薯生长,种出的红薯产量高、品质好。

以前洛阳地区的老人们常说,“地瓜块根长,深翻才能长”“要有红薯吃,土要挖一尺”。土法种红薯产量低,还不好吃。现在人们的口头禅是,“种红薯没技术,十年能有九年瞎”。

“红薯种植户说得对!好地,不一定能种出好红薯,关键还得看品种好不好。以前洛阳的红薯好吃不好看,主要是因为没有好的品种和栽培技术。”河南科技大学甘薯产业研究院院长、洛阳市红薯产业协会会长侯文邦介绍,“以前,红薯是填饱肚子的‘底线作物’,产量较高。洛阳红薯每年种植在60万亩左右,最多时全市红薯面积达150万亩。”

如何提高红薯产业的质量和效益,让红薯成为一个富民产业,一直以来是洛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们的梦想和追求。

洛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联合河南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开始大面积推广脱毒红薯。“从试管苗到扩繁,再制作成种薯和生产苗。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懈努力,累计推广了上亿株脱毒红薯苗。脱毒红薯的推广,让受困于病毒的红薯得到解放,亩产开始翻番。”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阮祥鸣说。

种子创新,本质上是种业科技的创新。近年来,洛阳市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担,以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发展。

“每年,我们引进的红薯品种都有几十个,至今我们筛选了适合本地生长的商薯19、普薯32、烟薯25、洛薯13、哈密、心香、济薯26、玛莎莉等十几个品种,示范推广给红薯种植户。”阮祥鸣介绍。

解决了品种问题,接下来技术人员开始解决“种”的问题。红薯的栽植方法有多种,以前洛阳栽种红薯主要是直栽大田栽培法。这种栽培法种出的红薯,大的大,小的小,老百姓管它叫“红薯下蛋大小不一”。

为此,洛阳农技工作者开始推广红薯高起垄、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技术,改直栽为平栽。

“一系列新技术的推广,不仅使红薯长得个头适中,大小均匀,还让原本10月份上市的红薯,提早到8月份大量上市,红薯收获期提前了2个月,抢占了市场先机,也给农民增加了收益。”阮祥鸣自豪地说。

塑造品牌扩大市场销路

“当下,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品牌强农成为聚焦洛阳乡村振兴和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赵红艺说。

近年来,在发展红薯产业上,洛阳市把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把品牌建设贯穿农业全产业链,持续培育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相继推出“岭上硒薯”“老鸦岭”“河洛红瓤”“宁特”“薯门薯路”“黛康”“青龙沟”“龙乡薯农”等区域公用品牌。

“是不是品牌红薯,真的不一样!以前卖红薯没有品牌,每斤卖到0.7-0.8元。有了品牌后,8月份上市时,品牌红薯地头价每斤卖到2-2.5元,一般不低于1.5元。10斤装礼品箱1箱能卖到50-80元。”对品牌农业颇有研究的侯文邦说。

“洛阳红薯种多了,会不会影响到红薯的销售?”当记者心存疑虑地询问时,洛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王洪涛说,“在洛阳,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比如,汝阳县有个农民叫周正,大学毕业后从事电商销售。2021年,他一个人在网上帮助柏树乡农民卖红薯高达25万余斤,受益群众5000余人。像周正这样的农民,可以说在规模以上种植红薯的专业合作社中大有人在。”

小红薯蕴育大能量。在洛阳,红薯正从人们赖以生存的“救命粮”,摇身一变成为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薯”。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