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网艺云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道路“村村通”咋变“户户通”

2023-05-17 09:20

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去年夏天下大雨,俺门口积水半米深,别说骑电动车了,步行都得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泥出去,别提让人多烦心了!”安阳县高庄镇汪流屯村村民宋金平,回忆起家门口背街小巷的泥泞不堪,依然心有余悸。

“现在好了,去年村里下力气治理背街小巷,环境大变样,出门就是水泥路。”“俺家在村东南角,去年10月,家门口的土路硬化成了水泥路。”“今后,再也不怕下大雨了,不用蹚水遭罪了。”5月上旬,一场中雨过后,记者到高庄镇采访,宋金平等村民你一言、我一语,高兴地对记者说。

自2020年以来,安阳县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民生问题,把开展村庄背街小巷治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抓手,通过政府拿大头、乡贤捐一点、村集体和群众筹一点等办法,多方筹集资金,使得背街小巷也变成了硬化路、水泥路,全县村庄的道路初步实现了从“村村通”向“户户通”的转变。

多措并举定方案

解决小巷“行路难”

多年以来,高庄镇各个村庄主要街道都修成了水泥路,但是许多背街小巷依然是土路,坑洼不平,常有垃圾,一旦遇上雨雪天气,泥泞脏乱不堪,成为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顽疾,饱受群众诟病。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民生难题,高庄镇从2021年开始,举全镇之力,全面治理各村的背街小巷,努力让美丽乡村建设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2021年春,高庄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广大镇村干部深入各村,就需要治理多少背街小巷、铺修多少平方米、多少资金、如何筹资等,挨家挨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商讨方案。

“当前最缺的是资金,这直接考验着基层干部有没有基层治理能力,敢不敢创新发展,有没有魄力迎难而上?必须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只要肯想办法,一定能把背街小巷治理好,不让美丽乡村建设有瑕疵、打折扣。”高庄镇党委书记王德勇掷地有声地说。

经过多次讨论,镇里最终形成治理方案:政府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中设立背街小巷治理专项资金,兜底拿大头;欠缺资金由村集体出一部分,村里再发动乡贤、群众捐一部分,受益群众出工出力折合一部分。镇里向群众承诺:坚决不搞摊派,不搞“一刀切”,机动灵活,谁有条件谁先上。

其次是坚持“一事一议”,运用“四议两公开”程序,赢得群众配合支持。需要治理背街小巷的村庄,通过村党支部提议、两委干部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把本村背街小巷有多少条、多少平方米、涉及多少户列表造册,张榜公示,接受监督。

再次是做好科学规划,成立服务专班。镇里专门明确一名科级干部负责此项工作;镇政府提供混凝土,确保质量过硬达标;各村党支部书记亲自参与,紧盯施工全过程,掌握进展情况,解决相关纠纷,引导受益群众先打好路基,保证能按时铺混凝土。

由于方案得民心、顺民意,措施得力,此项工作立即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各村纷纷掀起治理背街小巷的高潮。

上下联动下硬功

美丽乡村更靓丽

前些天,尽管下了一场雨,但丝毫不影响东小庄村村民乔杰按时骑电动车去上班。村里昔日泥泞不堪的背街小巷,如今已经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

“俺是背街小巷治理的直接受益者,俺家离大路30多米,家门前的路全部硬化需要投资1.2万多元,俺只出了3000多元,就走上了平坦的水泥路。”出行方便顺畅,幸福洋溢在乔杰的脸上。在高庄镇,像乔杰这样受益的群众数不胜数。

由于心气顺、人心齐,广大群众不等不靠,自发把路基推平碾实,加快了背街小巷治理的进度。一些明事理、顾大局的群众,还主动做其他农户的工作,推动治理工作稳妥进行。

“说了干,定了办。2021年至2022年,高庄镇镇村两级共筹资900多万元,对全镇21个村庄总长60多公里的840条背街小巷进行了治理,基本实现了全镇各村背街小巷硬化全覆盖。”王德勇说,“2023年,我们力争再努力一把,查漏补缺,彻底消除背街小巷的顽疾,让千家万户村民从此不再被泥泞困扰。”

东小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守花,对治理背街小巷感受最深。“去年,俺村共治理背街小巷40条,总长2200多米,惠及111户村民,投资政府出大头,村里出小头,村委会负责施工队的人工等费用,群众热情很高,受益很大。”

东崇固村党员王素光,门前200多米的小巷里共有11户人家。由于投资较大,个别村民总想着让镇村负担资金,不大积极配合,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王素光主动拿出1000元,比自己应负担的份额多出300元,并且自告奋勇做其他10户村民的思想工作,“这门口的路,咱可是天天走,镇村干部能来几回!往长远处想,再不抓住这个机会,吃亏的可是咱们。”在他的努力协调下,其他10户村民很快捐资筹齐了修路资金。

朱家营村的乡贤朱志刚、朱燕林、赵富、申国海、田文清,每人捐款1万元,其他人捐款额不等,共捐款7.1万元,治理背街小巷不用群众负担一分钱。“乡贤高风亮节,积极捐款,把实事、好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得到了村民的一致称赞。”朱家营村党支部书记朱学礼满脸喜悦地说。

高庄镇的具体做法,只是安阳县治理村庄背街小巷的一个缩影。如今,走在安阳县的各个村庄,户户路相通,家家路好走。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全县累计投资1.54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01亿元,群众自筹0.53亿元,共硬化村庄背街小巷8425条,总长601公里,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的“最初100米”和“最后100米”的问题。

“要不是赶上党的好政策,遇到镇村干部会想办法,俺还得饱受泥泞之苦。现在,自己没花几个钱,就修通了门口的路,真是太好了!”走在门前平坦的水泥路上,宋金平心情特别舒畅。

感言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

□郭海方

户户路相通,家家路好走。自2020年以来,安阳县把开展村庄背街小巷治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引导、杠杆撬动等办法,使全县的农村道路初步实现了从“村村通”向“户户通”的转变,深受群众赞誉。这种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的做法值得称道。

“一寸不通,万丈无用。”做好一件事,最后的环节常常最关键。因为,任何一项工作只有在“神经末梢”得到落实,才能最终形成完整闭环,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以道路出行为例,如果“最后100米”泥泞不堪,尽管大路畅通,但群众依然面临出行难问题,大路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解决好这“最后100米”的问题,直接关系群众冷暖疾苦,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

不过,这实践中的“最后100米”,也往往是个难点。为啥?一是“被忽略”,相关政策配套可能不到位。二是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群众的诉求千差万别,解决起来往往“出力不讨好”。

在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100米”问题上,安阳县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取信于民。例如,本村背街小巷有多少条、多少平方米、涉及多少户列表造册,张榜公示,接受监督。二是严格按程序办事,紧紧依靠群众。例如,运用“四议两公开”程序,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赢得群众支持。三是树立榜样,搞好引领。例如,对积极捐款的乡贤张榜表扬,感化个别有观望思想、不那么积极的群众,避免了不良倾向。四是实事求是,灵活多样。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总之,以公开明确的制度设计,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形成了“干群一心,其利断金”的良好局面。

“最后100米”的问题,当然不只是群众出行难不难等硬件设施的问题,更多的还有群众办事难不难等公共服务的问题。例如,老百姓办证、缴费方便不方便?企业办事容易不容易?市场主体享受优惠政策手续复杂不复杂?诸如此类的政务服务,是否切实便民利民,都直接体现着各级干部的作风、能力、智慧、水平,直接考验着各级干部的为民意识、担当精神、落实能力。

民生无小事。只有把工作一竿子插到底,打通服务群众、便民利民的“最后100米”,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才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才会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