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网艺云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发掘乡村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2023-05-17 09:14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提起天文教育,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觉得这是城里孩子才能享受的优质教育资源。然而,前段时间的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打破了人们的这种“刻板印象”。今年首次申报考点的贵州,报考人数达900多人,居全国19个考点之最,而在贵州的报名者中,除一名初中生来自贵阳外,其余考生均来自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国天眼”FAST的所在地。

一个西部省份的偏远地州,为何成了全国天文赛事的报名大户?又是怎样在学生中掀起天文学习热潮,推动天文教育发展的?仔细说来,这里发展天文教育的基础算不上好。事实上,直到2011年之前,这里的天文教育都尚未步入正轨。“中国天眼”的落地,为当地天文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依托“中国天眼”建起的天文体验馆、天文小镇等,为当地孩子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

有人可能认为,受限于乡村学校的软硬件条件,乡村学生只能通过地理、物理书本,了解到有限的天文知识,更谈不上体验和研究,天文教育乃至天文人才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其实不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自然条件上讲,乡村光污染较少、观测条件更好,村里的孩子常常用肉眼就能看到城里孩子看不到的美丽星空,一些孩子进而会对天文产生好奇和兴趣。而建在“家门口”的“中国天眼”和随之而来的天文教育资源,让这些孩子更有参与感和代入感,为他们将兴趣进一步发展为爱好乃至专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有原本成绩不甚理想的孩子,还因为参与天文社团活动提升了学习主动性,顺利成为大学生。

当然,“中国天眼”目前只有一个,没有相关资源的地区倒也不必因此认为自己天然就缺少相应的教育资源。其实,每个乡村地区都拥有属于本地特色的资源,不一定要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教育模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不妨换个视角看一看本地有哪些独特的资源、本地乡村学生对什么更感兴趣,根据自身特点,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为他们铺就个性化的学习平台,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走出独特的乡村教育之路。

首先,认识和挖掘地区特色,充分利用地区资源,这是发展差异化乡村教育的关键。乡村地区的山川河流、原野大地、山川草木等自然资源,是乡村学生接受自然教育的最直接课堂;乡村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遗迹、村规民俗等社会文化元素,是乡村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最朴实场景。因此,在保护优势资源基础上,乡村可选择就近区域,适当开发相关研学产业项目,探索建立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乡村教育模式,制定个性化、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其次,乡村教育的直接服务对象是乡村学生,找到一个孩子的兴趣点,就是找到一个孩子的成长点。要根据乡村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和开发乡村本土课程,如历史文化类、生活技能类、科技艺术类等,将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的兴趣点紧密结合。同时,在授课规模上,相对于城市集中教学的模式,乡村人口居住分散,这种情况下,可以探索小规模学校和小规模班级,既便于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又能够精细化管理,更顺畅地推进各项教学工作。

最后,有效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还要搭建城乡教育交流的平台,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共赢。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结合实践、知识竞赛等方式,建设形式多样的城乡教育共同体,加强城乡孩子的交流互动和共同体验,从而发挥城乡资源的互补作用。

教育不止有一种标准,乡村教育更有其独特的本真和美好。知乡趣、识乡味、有乡情,既体现乡村特色,又讲究实用性,不为学生们设限,那么乡村教育一定可以探索出更多可能性,乡村学生的成长空间也将是无限广阔的。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