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网艺云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这个“庭院”潜力不小

2023-05-12 09:00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这个“庭院”潜力不小

——河北廊坊市深耕庭院经济调查

庭院经济作为特色产业“浓缩版”,将创造优美人居环境与促进产业增收有机结合,是推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有效载体。今年,国家首次将“庭院经济”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在我国广袤农村大地,庭院经济有着广阔前景,该如何有效将“方寸闲地”变成“增收宝地”?

门前樱桃屋后瓜,葡萄提子挂满架的生态小院景色宜人;书香、茶香弥漫,特色鲜明的民宿小院颇具吸引力;景泰蓝、葫芦画、红木工艺等艺术产业小院蓬勃发展……庭院经济主体小而全、形式灵活,是农村商品生产的重要基地。河北廊坊市多年前就开始大力推进庭院经济建设,5年来已创建美丽庭院60多万户,既有效解决了农村闲置土地、剩余劳动力就业等问题,又实现了美化农家、扮靓乡村、致富农民的目标,使得“方寸闲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经营美丽庭院

记者走进廊坊文安县新桥农场二队村民李金花开办的金泽家庭农场时,正值春季,只见园内道路两侧娇艳的樱桃花灼灼绽放。“这个有机樱桃园春天能吸引游客踏青赏花,品尝地道农家美食;夏天能让游客消暑采摘,乐享田园生活——一年能给我家带来四五万元收入。”李金花告诉记者。

据文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方辉介绍,近年来,文安县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有效载体,引导群众将创造优美人居环境与促进产业增收有机结合,用“庭院+产业+旅游”的模式发展果蔬、中药材种植、特种养殖等特色经济,让“方寸闲地”变成“美好天地,增收宝地”。仅仅5年,文安县已建设美丽庭院86569个,涌现出美丽庭院精品示范户19053户,建成家庭农场637家。这样一来,不仅极大美化了农村生态环境,还给10多万农户带来了收益,其中有一半农户年增收达到2000元以上。

在燕山脚下的廊坊三河市段甲岭镇前山村,只见林木吐绿,一片生机盎然。村民贾淑芬家里,宽敞的小院干净漂亮,一盆盆花草摆满墙根,尤其是4棵猕猴桃树像伞盖一样将庭院掩映在绿荫之中。

“村里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时,特意推广种植了猕猴桃树,收益明显。”前山村党支部书记丁山告诉记者,全村80户村民种了猕猴桃树,因为种植条件良好,产出的果品糖分高、口感好,在美化农家庭院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这些猕猴桃树有一半进入盛果期。

“建设美丽庭院,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改变农村集体及群众居住地的生态环境,让乡村和农家美起来;二是改变群众收入状况,让村集体和群众富起来。”三河市妇联主席祝志敏说,三河市狠抓农村美丽庭院建设,积极探索“市妇联总指挥、镇村协调联动、家庭因地制宜”的项目化运作模式,全力打造新型农村庭院,目前共建成“美丽庭院”8万余户、带动农民增收上千万元。

廊坊市永清县经开区大仲和村的李万英家,就是当地一处有示范意义的院落。“我们一家人都爱好生态种植,闲暇之余便在家中庭院内捣鼓蔬菜、水果及花草,房前屋后以及道路两旁的空闲处都栽种了蔬果花草。”李万英说。记者在李万英的带领下进入小院,看到一架架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桃树、杏树等各种果树枝繁叶茂,白薯花、金银花等各色鲜花点缀其间,农家庭院俨然成为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一年下来,李万英家基本实现蔬果自足,还能在旺季卖出上万元货品。

“近几年,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号召农村妇女以美丽庭院示范创建为主要抓手,以家庭为主线,以文化为载体,深入推进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永清县妇联主席王欢告诉记者,在具体操作中还要注意引领作用,倡导群众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比如,漏洞的脸盆、塑料瓶、空油桶等经过改造,变身为精美花盆,长寿花、多肉、吊篮等成为美化环境的新宠。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目前,永清县已建成美丽庭院60657户,评选出省级“百优美丽庭院”3户、市级“十佳美丽庭院”8户、市级“百优美丽庭院”88户。

打造休闲特色

在大运河京冀交界的廊坊香河地段,升级后的庭院经济成为当地群众有效增收手段。“这个房子能为我增收不少呢。”香河县蒋辛屯镇北李庄村的赵凤林对自家翻建后的院子颇感自豪,“大运河整治后,这里成为十里潮白生态廊道景区。我们积极响应号召,将家庭院落租给公司改造成特色民宿,除了每年1.2万元的租金收益,年底还能拿到合作社分红。另外,我还在景区工作,每月有5500元工资”。

“香河与北京通州仅一河之隔,近几年,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如火如荼,恢复运河通航,香河县是受益最大的区域之一。”香河县文广旅局局长高立军说,为将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蒋辛屯镇大力发展以“美丽庭院+乡村旅游文化”为主体的庭院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新引擎”。如今这里成片由农家院改造成的高端休闲民宿,每年能吸引10余万北京游客。

“通过改造提升,赋予农家小院作为农村调整产业结构的特殊功能,带动群众迈进社会服务行业,增收致富。同时,将美丽庭院与发展特色产业、精神文明创建等相结合,不断提升美丽庭院创建的档次品位。”廊坊市妇联主席刘玫说。

“为让美丽庭院建设持续走向深入,我们组织发起了一系列新媒体展示活动。”廊坊市妇联一级调研员纪彦玲告诉记者,通过不断改造提升,“美食庭院”“特色民宿庭院”“茶社庭院”“摄影庭院”“书画庭院”“制作庭院”等遍地开花,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

位于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小厂村的“田园人家”民宿小院,就是改造升级后的典型庭院。走进这处占地380平方米的小院,各种草木繁盛,水中欢快的鱼儿映入眼帘;坐在院中央的石凳上,沏上一杯清茶,一边欣赏着庭院美景,一边听着鸟儿的歌声,十分惬意。

两年前,小厂村开展了商业街改造,并号召村民结合庭院经济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村民沙学荣和家人认为这是好机会,积极申请自家庭院改造,支持村里民宿产业发展。整体改造后,沙学荣家的庭院变身为徽派风格的三合院,共有13间房屋,家具布置简约、新颖,特色鲜明,每月能吸引上百名游客来此体验现代田园生活。“随着村里服务提升,游玩项目增多,相信小院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沙学荣一脸憧憬。

“沙学荣家小院的成功改造起到了引领作用,目前全村有20多户把自家闲置房屋改造成新民宿、新酒馆、新茶社等经济型庭院,民族旅游村建设实现了抱团发展。”小厂村党支部书记马强告诉记者,下一步,村里不仅要配套建设亲子游乐园、美食一条街,还将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丰富游客体验,为一家一户的庭院经营提供保障。

距离北京天安门仅有35公里的三河市燕郊镇西柳河屯村也不甘落后,文化庭院建设独具风格。已建有书院13家,茶艺、棋院、香道等各种文化小院7家,利用旧厂房、仓库改造的运动场馆4家,协助企业建设冰雪嘉年华运动场一处、农耕科普体验基地一处,全村315户人家已建成美丽庭院228家……如今的西柳河屯村文化氛围浓厚,民风古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幽香,让人流连忘返。

记者循着香风走进一所院子,被展示架上的瓶瓶罐罐吸引了目光。院子主人李岩指着一个小瓶子告诉记者:“这是鹅梨帐中香的香丸子,把它放在电熏炉中加热,散发的香气可以镇静安神,有助睡眠。我们选用的都是纯天然原材料,香气格外清幽。”来到制作区,只见一团团香泥放在小盆中,各种制香原料形态不一。李岩笑着说:“学习制香的时间有点长,初步制作成功大约要用两天时间,预约的爱好者已经排到了几周后。希望今后这里可以稳定发展,到处香气飘飘。”

“盘活村里的闲置院落,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是精准招租,让更多传统文化艺术类人才来此落地经营,让西柳河屯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研学休闲文化基地,让群众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得到提升。”西柳河屯村党支部书记康海利说。

拓展庭院产业

掐丝、点蓝、烧制……走进大厂县大厂镇王必屯村的一处精致院落,只见20多名民间艺人有条不紊地制作着景泰蓝工艺品。院落主人徐国伟告诉记者:“别看这个小院不起眼,我们生产的景泰蓝产品非常有名,有几件产品还被用作礼品走上了中国对外交流舞台。”

景泰蓝是一种特殊工艺品,与景德镇陶瓷、福州磨漆并称为我国三大工艺美术珍宝,曾是宫廷御用产品,有着“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说法。大厂曾有许多技艺精湛的景泰蓝能工巧匠被招入宫廷。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也迎来新机遇。我们的景泰蓝制作传承小院瞄准高端国礼艺术品创作和亲民工艺品研发两条线路,让产品焕发新活力。”大厂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成杰告诉记者,当地紧紧抓住景泰蓝制作匠人较多的天然优势,结合发展庭院经济,已培育出500余名专业技师,创办了京东工艺品、京锐景泰蓝等成规模的景泰蓝制作工艺传承工坊,带动2000多人就业;还不断推动产品创新,做优产品质量。目前,大厂的景泰蓝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一半以上,还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大厂县也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命名为“中国景泰蓝之乡”。

民间技艺传承小院既能高端大气,又能下接地气。位于廊坊三河市杨庄镇的鲍各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葫芦画制作专业村,有30多户种植葫芦,并开展葫芦工艺画制作。在村民王付广家,他笑呵呵地拿着几个葫芦讲解:“这是观赏葫芦,适合在手中把玩;这是大亚腰葫芦,形态像阿拉伯数字‘8’,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特别好……”去年,王付广家里种的葫芦喜获丰收,收入3000多元。

“村民只管种,村里负责卖。”三河市杨庄镇鲍各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成说,鲍各庄村有着葫芦画传统制作技艺,村委会为此找了几处宽敞的农家院落,专门成立了工艺葫芦合作社,吸引手艺人和村民返乡创业,并通过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对外宣传销售。2022年,鲍各庄村村集体仅靠葫芦技艺就增收30多万元。村民们看到了工艺葫芦的发展势头,很多人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在有着“红木工艺之乡”美誉的廊坊大城县,庭院作坊的红木精深加工也迎来发展良机。走进南赵扶镇姚马渡村的一个农家院落,机器轰鸣、木香四溢,青年农民马乐与妻子正在劳作:车削、打磨、组装、打蜡,一根根精致结实的红木手杖陆续完成。“在自家院子里就能生产,每天生产大约150根红木手杖,主要批发给全国各地的实体店和一些电商平台。”马乐说,一家人通过庭院工厂一年有三四十万元收入。

同样做红木小件加工的还有李玉成。走进他家庭院,只见茶框、折扇、梳子等各种精致小物件摆满中厅。“这些都是样品,在自家庭院就能生产成品。”李玉成介绍,“如今每年有四五十万元收入。未来希望能把院子扩大一些,多容纳几个工人干活,让左邻右舍一起富起来。”

“大成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红木产品集散地,明清古典家具、文玩摆件等红木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大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金明说,为富民增收,他们把农村美丽庭院与经济庭院建设有机结合,发动群众以家庭为中心,开展木作工艺精深加工。如今,以南赵扶镇为中心,当地已培育形成了6个木质工艺品专业村,农村庭院式作坊达1800家,从业人员达7600人,年经营收入达4亿元以上。

大成木制工艺家庭作坊带头引路,廊坊固安钓具工艺作坊后来居上。“固安的钓具产业是一项群体产业,起源于家庭作坊,兴旺于网络平台。”固安县礼让店乡党委书记李永兵告诉记者,当地已经发展家庭作坊式个体工商户1000余家,网络销售平台300多家,产品常年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5亿元,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此外,帐篷、夜光浮漂等几十种自主设计产品获得国家专利。

以庭院经济为依托,永清县的服装、文安县的西洋乐器、安次区的第什里风筝等数十个产业群在廊坊先后崛起,生态庭院、养殖庭院、休养旅居庭院、艺术创作庭院等实现快速发展——一幅庭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 宋美倩)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