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  本网独家

黄润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发展根基

时间:2023-03-06 09:17:59 丨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丨 作者:孔令瑶 丨 责任编辑:杨霄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孔令瑶)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和血脉。”

图为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回答记者问题。中国网 郑亮摄。

黄润秋指出,自从1992年联合国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为努力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积极努力。但是,迄今为止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世界各国、国际社会对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给予特别关注,希望在中国的领导下,这次会议成为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转折点,把全球生物多样性带上健康恢复的道路。

黄润秋介绍,2021年10月在云南昆明召开COP15第一阶段会议,发表了《昆明宣言》。去年12月,我国领导和推动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功召开,这次会议推动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及一揽子配套政策措施,包括资金机制,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资金,还包括遗传资源数码序列信息落地的机制。

“框架和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达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蓝图、设定了目标、明确了路径、凝聚了力量,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黄润秋称,这也是中国首次作为主席国领导和推动联合国环境领域重大议题谈判取得成功,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历程上打下了深深的中国烙印。

他表示,接下来后两年,中国还将作为主席国,推动世界各国落实好“框架”的内容,切实把“框架”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三方面经验可供国际社会借鉴:

第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系列重要理念。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这样一些重要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也是非常值得世界各国所借鉴的经验。

第二,中国的生态保护制度、举措。我国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创设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机制,把生态功能极为重要和敏感的区域划到红线里面妥善加以保护,陆域红线面积占比超过了30%,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第三,实施的大规模、大尺度的生态修复。国家层面实施了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项目,还有一大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项目,这些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这些是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例。地方层面,各地加强城市的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修复。“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我们将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三赢。”黄润秋表示。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