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7月19日,“热带作物产后减损技术”研讨会由刚果共和国国别办公室、马达加斯加国别办公室联合举办,世界粮食计划署农村发展卓越中心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提供支持。
本次研讨会旨在与非洲国家分享中国在重要的主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木薯和香蕉加工技术方面的经验,并通过技术交流,加强当地粮食系统气候适应性价值链建设。
7月19日,“热带作物产后减损技术”研讨会举行。
据了解,木薯是许多热带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主要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有“淀粉之王”“地下粮仓”之称。是热带地区八亿人口的基本粮食来源和淀粉加工原料,有助于小农增收、缓解贫困。刚果共和国将加强木薯价值链建设作为国家优先事项,以应对粮食供应不足、高度依赖进口、营养不良和气候变化等挑战。此外,香蕉也是刚果的重要经济作物。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在热带作物产后损失管理方面的经验有助于保障食品质量以满足消费需求,并帮助小农融入粮食价值链,是改善生计的重要途径。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刚果开展的项目旨在促进价值链建设,支持政府提高小农的技能,并增加他们进入市场的机会。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张振文教授分享了中国的木薯产后减损和加工技术。指出木薯的产后减损与其品种、生产方法和保存技术密切相关。他强调,中国正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多家木薯研究机构开展密切合作,通过南南合作实现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周伟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周伟在研讨会上展示了香蕉的全球生产状况和营养价值,分享了香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保存技术以及香蕉产品的加工技术及其应用,并建议将香蕉加工成不同的产品,以减少产后损失。
来自刚果共和国和马达加斯加的小农和合作社代表,相关政府官员、技术人员,以及世界粮食计划署总部、区域局、卓越中心等的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中国经验和适用技术。
本次研讨会上提出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将为世界粮食计划署南南和三方合作国别试点项目的后期课程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