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如何立足资源特色,做好规划设计,为乡村发展明定位、绘蓝图?如何调动各方力量、强化规划落实,为乡村建设理思路、顺机制?
本版推出“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系列报道,关注各地做好规划、用好规划的探索实践。
——编者
千余亩乌榄树葱郁高大,十里碧道水清岸绿,书院、民宿里传出欢声笑语……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邓山村,这个曾经的“空心村”一跃成为游人如织的“网红村”,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打造名村的细致规划,离不开上下一心将规划变为现实的不懈努力。
有了目标——
启动建设规划
2019年,广州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曾长期对口帮扶邓山村的广州市政协,开始牵头新一轮帮扶工作。
背靠梅花岭,梯田遍地,绿水绕村,古乌榄树漫山遍野,古驿道等文化古迹错落分布……第一次到邓山村调研,看到优越的资源禀赋,时任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表示,要把个人挂点联系和办理市政协建议案“加大名村名镇建设力度推动广州乡村振兴发展”结合起来,将邓山村建设成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此后,市政协工作人员多次来到邓山村调研谋划,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作为联系部门,与增城区和小楼镇共同推动名村项目建设。
在广州市政协努力下,专业团队也受邀而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团队、华南理工大学专家团队来到邓山村“把脉支招”;文化研究团队对邓山村的历史传说、建筑特色以及民俗节庆等深入挖掘;25家来自珠三角的民宿企业来到邓山村考察洽谈……
邓山观星小镇项目开放运营,稻田花海AI智能农业区、沙车精品民宿区、乌榄园环境景观工程等一批文旅景区开放试运营……在摸索实践中,邓山村打造名村的目标愈发清晰,发展规划有了清晰的路线图,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有了路径——
四级部门联动
各级部门劲往一处使,各司其职,各显其能,使规划能落地、建设有成效。
加强规划设计、强化环境整治、实施“清单管理”、开展产业招商……广州市、区、镇、村四级联动,搭起名村建设推进平台,督促相关单位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程,破解名村建设路上项目审批、产业引进等关键难题。
广州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与邓山村党支部结对子,选派一名党员干部进驻邓山村,建立与区领导小组定期碰头会制度;沟通协调市、区各相关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批落地;举办邓山村发展研讨会、产业招商洽谈会,先后为邓山村协调建设资金5亿元。
增城区成立邓山村名村工作领导小组——区长总负责,组织区农业农村局、小楼镇、邓山村等各级单位研究落实推进计划。“这种协调机制,很好地解决了施工面交叉、重复施工等问题,减少了各方之间的矛盾。”增城区政协原主席何鎏辉说。
小楼镇负起主体职责——建立建设规划、农业建设、环境提升、文旅发展等工作组,与区各个职能部门紧密对接。难题发到工作群,就会有相关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村两委与村民直接沟通——召开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畅通民主协商渠道,与村民面对面唠家常。
去年初,“十里碧道”项目建设需要对邓山河等3条河涌及一批池塘进行整治,施工到中途,却遭到村民梁老伯的反对。原来,工程要征收老伯家部分农田,老伯“实在难以接受”。
小楼镇党委书记曹民坚了解情况后,马上通知村两委共商方案,并联系老人的子女,恳请他们出面做工作。时任邓山村第一书记的张易望立即召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开会协商。“一方面考虑到老人生活困难,想提供多一点补助,但另一方面也担心其他村民不理解,为工作带来更多阻力。”张易望回忆。最后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达成一致:由村两委给老人生活提供适当补助,并协助改善老人住房条件,解决老人后顾之忧,终于用诚意打动了老人。
聚了人心——
村民积极出力
过去,邓山村养牛人家多,最多的一户养了30余头,夏天雨后村里总是臭气熏天。打造名村工程,改善人居环境,难题之一就是“退牛”。
“退牛”奖励方案拟定完毕,可动员大会上,没听村支书梁斌把话说完,就有村民不乐意了——名村工程说得再好,毕竟还是一张蓝图,卖掉一头牛,赚进几千块,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收益。“村子这么偏僻,又这么穷,以后是不是真的能发展起来,谁都没有底。没了牛,眼前的损失就成千上万,家家户户各有难处。”村民梁焕明回忆。
思想工作不好做,梁斌和张易望兵分两路。一方面,梁斌带着村两委干部,去每一个合作社开会,跟大家讲政策、摆道理、谈发展,同时收集村民诉求;另一方面,张易望积极向镇里和区农业农村局沟通协商,为村民争取补助。两个方向共同努力,全村500多头牛全部退出,邓山村的空气中飘起了花香。
“邓山村是我们的家,我们也要为名村建设出力。”经过这次协商,村民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对于村庄规划建设的一些细节问题,村民开始主动通过民主协商渠道表达意见和建议。有人发现施工单位未经同意,将某户人家空置的宅基地作为污水池选址,要求村两委及时制止;有人发现村委大楼未设计无障碍通道,随即建议村两委联系规划施工单位修改……
全村群策群力,邓山村焕发了活力。邓山茶馆、“邓山山货”农品会、“增农优品”电商平台、“黑金果”乌榄文创……一个个青年“归巢”创业孵化基地建立起来,全村外出务工村民返村就业和投资的比例达到30%。
“科学制定规划,从容进行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感慨,“邓山村开了个好头,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随着一系列富农助农措施落地实施,过去两年,广州市增城区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中连续获得珠三角片区县(市、区)第一名。
(朱卓东、姚玉函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