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南雄市古市镇碧桂园稻虾共作示范基地(9月13日摄)。袁伟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黄书波
“丰收节又到了,我这个种了大半辈子庄稼的农民,也迎来了自己的大丰收。”
49岁的凌岳妃是湖南省平江县三阳乡万古村村民,即将从平江县雅贝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结业的她,签约了当地一家母婴护理公司,即将拿到人生第一笔“工资”。“我的工资意向是5000元,我有信心得到公司的认可。”
凌岳妃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高中生,说话干练、办事利落,因为要照顾老人和两个女儿,一直在家喂猪、喂鸡、干农活,直到小女儿今年上了大学,才决定找个工作。
“这里免费学技术,不仅管吃住,还保障就业。”凌岳妃说,同村妇女在雅贝学习后,有的月工资拿到七八千,相当于她在家里忙活一年的收入。
雅贝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碧桂园集团和平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免费为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口提供育婴师、保育员、家政服务和催乳师等技能培训的机构。按照协议,学员结业后,需经过第三方考核,就业率达到60%以上,雅贝才能拿到培训经费。这个培训项目自2018年实施以来,已先后为3000余人提供培训,帮助1700余人实现了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碧桂园集团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集团在参与全国16个省份、57个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中,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始终以市场为牵引,着力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让农村产业、农村产品、农村劳动力与市场无缝对接,探索一条可造血、可持续、可复制的乡村振兴道路。
突破口:扬长避短,找准有市场前景的特色资源
江西兴国县杰村乡和平村的张练功,带领着一个在国内或许是平均年龄最大的创业团队。
和平村有着做鱼丝的传统,当地考证这种鱼丝起源于唐朝,是兴国的一种地方美食。
65岁的张练功是兴国县鱼丝非遗传人,念念不忘要将鱼丝制作工艺传承下去。2021年5月,碧桂园出资在和平村成立鱼丝加工合作社,张练功和其他9名群众每人投资2000元入股,共同创办了兴国鱼丝传习所。这个银发创业团队,年龄最大的74岁,有7位股东的年龄超过60岁。
“从几个月试产的情况看,每月都有上千斤鱼丝上市,我们对做好鱼丝产品有信心。”张练功说,碧桂园出资解决了生产的资金问题,大家在传习所里既能打工挣钱,又有股份分红,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我们资助和平村鱼丝制作,就是看中了这里的资源禀赋,对项目的成功充满信心。”碧桂园兴国县乡村振兴项目经理方军说,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他们尤其注重把当地的特色资源作为发展产业的突破口。
稻虾农旅综合体,让水稻种植收益陡增八九倍——碧桂园在广东南雄市古市镇修仁村的实践,为当地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南雄没有养殖小龙虾的历史,但碧桂园南雄市乡村振兴项目的工作人员邀请专家反复论证后认为:南雄位于浈江上游,水质非常好;南雄的丝苗稻米名扬国内,稻虾共作后还能继续提升稻米品质;南雄区位优势比小龙虾主产地湖北、湖南更明显,不仅可以反季节养殖小龙虾,而且更接近珠三角消费市场……
“2020年的试点,验证了稻虾共作的可行性。”古市镇党委副书记曾金源说,有机种植让丝苗稻米更可口,许多南雄人说,“从未吃过这么好的大米”。亩产200斤左右的小龙虾,每斤售价28元到40元之间,不要说韶关,就连南雄的市场都供不应求。
为壮大南雄稻虾共作特色产业,南雄市与碧桂园组成联合考察组,深入湖北考察小龙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对小龙虾养殖、交易中心、深加工、生鲜餐饮等产业板块进行规划布局,力争将南雄打造成粤、赣、湘及周边省份的小龙虾交易服务中心。
不仅如此,南雄市还联合碧桂园免费开展稻虾共作和“粤菜师傅”培训,联手打造小龙虾美食一条街,仅小龙虾的烹饪口味就达到了18种。
“等到碧桂园稻虾农旅综合体建成时,在小龙虾美食一条街上,喝着啤酒,吃着粤菜师傅们烹饪的多种口味小龙虾,想想都让人惬意。”曾金源说。
找准特色资源,科学统筹规划,碧桂园乡村振兴实践让一个个原本日渐空心化的乡村,重新焕发生机。广东清远市浛洸镇鱼咀村,一个昔日凋敝的古村落,在碧桂园联合其他投资方将其打造成修旧如旧的古村文旅项目后,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也让村民的荷包鼓了起来。
从2018年参与脱贫攻坚,到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碧桂园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四川省昭觉县三河村乌金猪产业、广东省英德市连樟村红色旅游产业、陕西省宁陕县核桃产业、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刺绣产业……一个个具有特色资源禀赋的产业,带动一方方群众阔步走上共同富裕路。
定心丸:扬长补短,全产业链扶持让村民无后顾之忧
平江县嘉义镇泊头村106亩苗木基地,是碧桂园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探索的乡村振兴项目。
2018年,碧桂园与泊头村成立的凤栖林农民合作社签订协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泊头村种植绿化苗木。3年来,村民通过土地流转金、务工工资、产业分红等方式,收入达到189万元。
“群众收入高了,风气也变好了。以前喜欢打麻将,现在都想着多干活挣钱。”泊头村驻村第一书记谢思晓说。
“群众在苗木基地干活,工资月结,不用担心苗木的销售,所有苗木都由碧桂园开发的楼盘收购。”碧桂园平江县苗木基地负责人李龙说,今年苗木基地还将推广分产到户的模式,让群众把免费提供的苗木栽到房前屋后,增加群众的收入。
李龙说,泊头村的苗木基地,负责供应平江县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碧桂园楼盘。像这样的苗木基地,碧桂园在全国有129个。
从产业规划到投资,从技术指导到产品销售,碧桂园参与的每一个乡村振兴项目,始终贯彻一个理念——全产业链扶持,让群众无后顾之忧。
兴国县南坑乡郑枫村有养蜂的传统,也有蜜源树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养蜂规模小,蜂群生病多、逃跑多,蜂蜜质量也不够高。
碧桂园在参与郑枫村乡村振兴项目过程中,邀请专家对郑枫村发展养蜂产业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投入资金为养蜂合作社建起蜂场基础设施,并免费提供蜂种、蜂箱,还聘请养蜂专家现场指导。
江西省养蜂研究所原副所长杨柳,就是碧桂园专门为郑枫村养蜂项目聘请的专家。从2020年8月以来,杨柳每月要来一次郑枫村,一方面对养蜂群众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开办养蜂技能培训班。截至今年9月,已培训全县养蜂群众近千人次。
“杨教授来我家很多次,我养蜂遇到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50岁的张瑞珍说,2019年他开始学习养蜂,只养了五六箱,收入不是太高;2020年他扩大了一点规模,加上碧桂园免费提供的20箱蜂种,卖蜜的收入有30000多元;今年扩大到60箱规模,尽管天气影响了蜂蜜产量,但收入也有近50000元。
养蜂技术的提升,也带来了蜂蜜质量的升级。2020年,郑枫村产的蜂蜜,被评为江西省三星级蜂蜜。郑枫村群众的日子,也甜了起来。
张瑞珍说:“我去年盖了新房,明年还想继续扩大养蜂规模。”
产业发展,最大的难题是市场销售。碧桂园给乡村振兴项目最踏实的承诺,就是回收农产品。
“这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夯实了农民发展产业的底气。”碧桂园南雄市乡村振兴项目负责人江杨说。
江杨介绍,碧桂园有“臻碧乡”“食机有道”两个农产品品牌,2020年加工销售了605款农产品。碧桂园有数百家碧优选社区超市,有465万户业主群体,有凤凰会线上销售平台,还有众多的合作伙伴,“这给了我们回收农产品的底气,也给参与产业发展的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倍增器:扬长“强”短,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从帮扶脱贫攻坚到助力乡村振兴,2018年入职以来,方军的工作就没有离开过兴国县的农村、农民和农产品。从茶叶种植到灰鹅养殖,从发展养蜂到鱼丝申遗,兴国县日渐茁壮的产业,凝聚了他和同事们的心血和汗水。
他们的工作日程表是这样的:随时跟踪乡村振兴项目点进度,陪同专家到现场指导群众生产,对农产品品牌进行推广,回收村民的农产品,在县城开办的店铺里销售农产品……
“忙得脚不沾地,但一想到这些项目给群众带来的收益,也就释然了。”老家就是兴国的方军说,在全国,像他这样专职参与乡村振兴的碧桂园员工,超过了200人,遍及大江南北。
截至今年9月中旬,生产谷雨烟茶的湖南古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产值已突破700万元。总经理周科学说,公司自有和辐射的茶园有2000多亩,帮助1140名群众增加了收入。谷雨烟茶项目有今天,离不开碧桂园的帮扶。
采摘于谷雨时节的嫩芽,用烟熏后制成的带着烟火味的茶叶,就是颇受平江县及周边群众喜欢的烟茶。2014年,周科学和几个合伙人瞄准了这一市场,采用传统工艺生产谷雨烟茶。
“我们在乡下生产,一直小打小闹,碧桂园开始帮扶后,谷雨烟茶迅速发展起来。”掰着手指,周科学细数起来:参加清华大学组织的致富带头人培训,费用全部由碧桂园承担,拓展了商业思维;获得了低息贷款,在平江县城开起了体验店,让消费者更容易购买谷雨烟茶;纳入碧桂园品牌推广计划,谷雨烟茶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成为烟茶产地的知名品牌;茶叶被纳入碧桂园采购清单,谷雨烟茶进入碧桂园的所有农产品销售渠道,近几年生产的茶叶供不应求……
和周科学一样,碧桂园在每一个参与的乡村振兴项目所在地,都致力于实施“致富带头人计划”,通过帮扶当地一个个致富带头人,带动一个个致富产业发展,带富一方群众。
碧桂园平江县丽江田园艺术小镇项目总经理、共产党员赵康乐,有一个特殊身份——丽江村党支部副书记(挂职)。
“这是我们基层的呼吁,也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丽江村党支部书记管师说。
丽江田园艺术小镇,是财政部、平江县和碧桂园合力打造的乡村振兴项目,以红色文化、田园艺术为特色,以慢生活体验为目标,打造集康养度假、自然教育、水上游乐、农业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管师说,项目推进需要信息无缝对接,经上级批准赵康乐挂职参与支部工作,许多事在支委会上就充分沟通了。企业工作的人,善于帮助群众算好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账,“他还给支部带来了许多新思路、新观念,比如对群众自营的餐饮民宿进行星级管理,既有利于提升丽江村接待游客的服务水平,又能增加诚信经营群众的收入,得到支部的认可。”
在赵康乐的协调下,丽江村的党员纷纷参加碧桂园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参加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培训,参加形式多样的乡村振兴研学活动。
碧桂园提供的数据表明,从参与脱贫攻坚开始,碧桂园广泛支持地方贫困村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等,开展培训交流、实地调研,截至2021年8月,已培训党员干部3.5万人次。
“雁无头,飞不齐。人无头,心不齐。”碧桂园集团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他们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始终聚焦党建引领,大力帮助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帮助基层建强战斗堡垒,留下一支永远不走、懂产业知市场的乡村振兴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