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  要闻

乡村旅游托起群众致富梦

时间:2021-09-17 10:51:20 丨 来源:广西日报 丨 作者: 丨 责任编辑:杨霄霄

本报记者 吴丽萍 通讯员 雍艳香 韦江萍

编者按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广西文化和旅游系统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开拓创新,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今年4月25—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5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召开会议,对全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当前,全区各地把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努力刺激旅游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精准施策 乡村旅游势头旺

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定,自治区文旅厅制定并印发了《广西旅游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多方面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据抽样测算,今年上半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2.09亿人次,占全区接待游客量的47.8%,乡村旅游消费约1431.04亿元,占全区旅游总消费的29%。

“近年来,我区先后派出20多批次专家组指导各贫困村理清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开展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指导各地充分挖掘山水田园、民族民俗、文化历史等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差异化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一村一品’的品牌效应。”自治区文旅厅相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共创建四星级及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630家。南宁市忠良村、桂林市红岩村等40个村和3个镇(乡)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获得国家支持。

我区还突出集约化发展,强化乡村旅游集群化、片区化发展,重点打造南宁环大明山生态乡村旅游廊道、柳州洛清江人文风情乡村旅游廊道、桂林兴全灌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廊道、防城港江山半岛京族风情乡村旅游廊道等一批主题鲜明、景观标识突出、示范带动性强的乡村旅游廊道。

经过不断努力,乡村旅游这把火越烧越旺,“典型”越来越多。

“近年来,金秀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大力培育文化旅游富民产业链,带动5万多名群众吃上旅游饭、发了旅游财。”金秀瑶族自治县政府相关人士介绍,金秀突出特色,重点抓好民宿产业,目前拥有营业民宿67家,床位1356张,民宿业成为金秀乡村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

民宿的发展拉动了金秀的乡村旅游。5年前还处于偏僻、贫穷、原始、落后状态的六巷乡大岭村,在引进“瑶岭天下”生态民宿项目后,当地村民人均收入从2015年底的2378元逐年增加到2020年底的825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由零突破到每年10余万元,大岭村还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融水以乡村民族风情为核心,打造新禾节、金秋烧鱼季等民俗节庆旅游品牌,带动全县稻花鱼、高山紫糯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全县稻田养殖禾花鲤面积7万多亩,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8.78%,乡村旅游取得新成果。”融水苗族自治县政府相关人士表示,融水将以发展大健康产业为纽带,推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聚区和示范带,推出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旅游品牌。

深化融合 旅游业态渐丰富

“我区加快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村落民居为形的乡村旅游品牌,旅游产业的业态日渐丰富。”自治区文旅厅相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共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63家。

“崇左通过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打造了明仕田园、新和乡村旅游度假区等一批乡村旅游和民宿集聚区,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崇左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雪奎说,根据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崇左将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现代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科普体验、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产业,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打造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吸引旅游人才返乡创业,实现农民增收,通过乡村旅游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体旅融合是近年来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亮点。

“羊山村在巩固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引进了一批示范项目,打造了一批精品示范屯,有效促进群众增收。”据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第一书记曾小龙介绍,羊山村推进体旅融合发展以来,帮助三甲屯及周边村民和贫困户开发民宿、餐饮、观光旅游、农家乐、农特产品等产业和服务,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创造就业岗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3800元提升到2020年的9800元。

河池大力推进世界白裤瑶(南丹)大健康旅游扶贫产业园建设,以大健康大旅游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建设南丹巴平梯田文化旅游度假区、云水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油茶健康旅游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油茶和中药材产业、生态肉牛产业、旅游产业,致力建设集生态农业、文化体验、休闲娱乐、观光度假、避暑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

“2019年产业园项目建设以来,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入2000余万元,面积约5万亩的油茶基地,可为周边近万名群众提供劳动务工机会。产业园每年为到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务工和到景区开展管理服务的群众支付6000余万元工资。”南丹县副县长梁彩艳说。

创新发展 旅游合作模式多

为加快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帮助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全区文旅系统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景区+农家、企业带动+村寨联盟、能人+农户”等模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20年,全州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区,度假区采取分红、门票赠送、整体搬迁、带动就业、和谐共建的方式与当地群众共荣共富。龙胜各族自治县探索形成了特色村寨旅游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扶贫、村寨旅游联盟开发等多种扶贫模式,成为旅游脱贫、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我市乡村旅游正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涌现出阳朔县鸡窝渡村、灵川县甘草村、临桂区田心村等一大批‘网红村’。”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子西说。

“我们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旅游合作社,引进社会力量开发乡村旅游,走‘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如田阳区巴某村村民合作社与华润五丰公司签订了巴某村旅游项目合作协议,自2018年10月起,合作社每年可获收益35万元。”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新县堪坪乡明仕村率先在全区成立首个“农宿协会”,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实行每家农家乐结对帮扶4户贫困户,指导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带动13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参与的农户人均月收入有3000元。

蒙山县古定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发动全村群众开荒山扩种脐橙8000余亩,建设农业水果采摘园300亩,打造幽庐山居、东篱菊舍、“橙柿”便捷客栈等6处特色民宿,创建“桃梨橙柿”休闲农业(县级)示范区。据统计,去年古定村接待游客32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19万元。

富川瑶族自治县虎头村采用“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大力发展水果产业、渔业,发展农家乐、生态农庄、客栈民宿、汽车营地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品。目前,虎头村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4100元提高到2020年的1万元,形成旅游带动产业、产业推动扶贫、乡村振兴富民的良好格局。

“当前,我区乡村旅游投资的基础较为薄弱,各地发展不平衡,乡村旅游质量还不高,存在产品开发与丰富的资源禀赋不相匹配等问题,这些都是推进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亟需解决的难题。”自治区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文化旅游系统将聚焦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总要求,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打造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的广西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