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7个社,65户人家散落在几座大山的角角落落——2019年5月,39岁的甘肃移动扶贫干部狄维生来到宕昌县竹院乡大草坡村的时候,遇到最大的难题是走路。
“村里两户相距最远的人家串个门,要翻山过河走两个多小时。”狄维生说,当时的大草坡村虽然通讯已经不再靠“吼”,但大部分群众的出行依然靠“走”。
甘肃移动驻大草坡村帮扶工作队驻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 摄
扶贫,先得底数清;摸清底数,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进社入户。65户人家分散在两条沟的好几个山头上,如果步行挨家入户,“一个月也走不完”。刚开始,比狄维生早来一年的甘肃移动驻大草坡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朱永生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拉着小狄上山入社,到群众家里“登门认亲”。后来,为了方便工作,小狄找人租了一辆摩托车。但不幸的是,刚骑了几天,就连人带车摔倒,“车大修、人小‘修’”。2019年9月3日,狄维生花20多万购买了一辆途观越野车。
“小狄当时买车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出行问题,没有想他的私家车成了群众的‘公交车’。”大草坡党支部书记罗满中笑着说,刚开始,村民们是碰巧遇到小狄开车了搭个顺风车,后来熟悉了,很多人就直接上门或打电话问小狄出不出去。
甘肃移动驻大草坡村帮扶工作队驻地,在一块两沟夹一山形成的三角地带上。每当逢集之日,两条沟、几座山上的许多群众要步行经过这里,前往7公里外的竹院乡赶集。自从小狄买了车,很多人赶集经过小狄门前时,都会推门问问他去不去乡政府。
今年8月6日,竹院乡逢集。早上8点刚过,70多岁的刘白莲、邓羊娥就来到了小狄的门口,“就看看他在不在”。老人还没有说话,小狄却先开了口:“是不是要问我去不去乡政府?”
两位老人笑了。小狄说:“那得把你们送一下,这么大岁数了,走到集上都快中午了。”“那又要麻烦你了。”两位老人满脸歉意。
“没事,也就一脚油的事。”小狄笑着打开了车门。
狄维生帮老人系好安全带。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 摄
“他老说‘也就一脚油的事’,我觉得这还真不是‘一脚油’的事。”罗满中说,除了下山赶集,后来有人上山种田也给小狄打电话,“从这边山上往那边山上送一下”,而小狄基本都是有求必应。
“小狄的车不光是‘公交车’,而且还是‘救护车’。”村民罗喜忠这样说。
今年7月6日深夜,罗喜忠因胰腺肿瘤发作,疼得满地打滚。村子距离县城要80多公里,根本没有办法上医院。无奈之下,天还未亮,他的家人拨通了小狄的电话。狄维生一听,二话不说就开车过来,紧急将他送往县城。
中学生罗刚给狄维生(左)送来感谢信。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 摄
“不仅如此,人也成了‘公家的人’。”采访中,竹院乡副乡长、大草坡村包村领导张君茹笑着这样说,小狄热心能干,思路开拓,不仅是帮扶工作队队长的好助手,更是乡、村两级干部的“小秘书”。
一年多来,狄维生在干好扶贫帮扶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拆违治乱、人居环境改善、河道治理、观景场所修建等村级事务,与乡村干部、村民同吃同劳动,相互成为“好亲戚”“好联手”。
“小狄叔叔真是个‘活雷锋’。”记者采访当天,罗喜忠的儿子罗刚给狄维生送来了一张感谢信。罗喜忠住院手术花费高达30多万,家中债台高筑,正在上高中的罗刚和妹妹罗霞面临辍学。狄维生知道情况后,积极联系白银爱心公益协会,为兄妹俩每人每月争取到了300元的生活费。
狄维生(右)和马力在甘肃移动援建的养鸡场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 摄
去年以来,狄维生积极联系各类公益组织爱心人士及他所在的白银移动分公司,向大草坡村贫困群众捐赠衣服、棉被等生活物资7000余件、学生书本文具1100余件。
“不光是小狄,甘肃移动驻大草坡村帮扶工作队三位同志的作风都是杠杠的。”罗满中说,小狄来之前,队长朱永生的“汉兰达”轿车也曾是村民的“公交车”。2019年,为了给村里引进重楼中药材苗,朱永生开着自己的车,拉着村干部,一个来回就是好几千公里。帮扶干部马力虽然今年才来,但扶贫信息录入、资料上传、信息报送等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干部有担当,扶贫有保障。在甘肃移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倾力帮扶下,目前,大草坡村的贫困户仅剩1户。
狄维生在重楼药材地里帮村民拔草。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 摄
真情帮扶,必然会换来真心相待。如今,甘肃移动驻大草坡村的三名帮扶干部已然成为所有村民心目中最亲的人。只要帮扶干部进入村社,大家都争着请他们到家里坐坐。很多群众下山赶集时,经常会悄悄把鸡蛋、蔬菜放到帮扶干部的门口。
采访中,记者有幸体验了大草坡村的这辆特殊“公交车”。记者注意到,这辆购买仅11个月的途观越野车,里程数已经突破2万公里,平均每天行驶约60公里。狄维生告诉记者,去年9月买车至今,他因探亲回白银的里程数累计也就1000多公里,其余跑的路,都是为了村里的扶贫帮扶。(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